2019年北京新高一部编版历史教材分析(6)
历史纵横。正文难以展开,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内容,如某些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等,用历史纵横的形式加以叙述,扩展、补充正文内容。每课至少有一个历史纵横。
思考点。思考点一般是紧密结合正文,提问简短,答案可以从正文找到,目的是引起学生阅读时注意。每课都设了思考点。
学思之窗。学思之窗比思考点更进一步,提供一段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材料提出思考问题,学而后思。总的宗旨都是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每课至少有一个学思之窗。
探究与拓展。课后栏目含“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个内容。“问题探究”结合每课内容设置一思考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里的思考方向一般是比较重大的问题。“学习拓展”意在要求学生拓展思考。这个拓展,一般是与课文有紧密联系,在课文里未能展开的话题。这两个栏目力图让学生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和思考,综合提高核心素养。
三、《中外历史纲要》(上)内容介绍与教学要点(《中外历史纲要》(上)共10个单元共29课)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由4课组成。
这个单元讲述了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经历了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也就是夏、商、周,即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理论上的大变动,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讲解这一单元,要注意这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和早期国家形成时期,注意利用课文中提供的最新考古成果,强调中华文明多元起源,自成系统,与世界各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有自己的独特性;注意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老子的思想、孔子的学说、法家的主张都在这个时期有突出的表现;注意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朝又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为汉代(包括西汉和东汉)所继承,这一制度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催生了“文景之治”的西汉的强盛;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治理模式;注意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和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结果。
第二单元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共4课。
这一单元在历史脉络上紧接上一单元,是历史的延续,与上一单元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第二单元讲述的这个时期,起始于东汉末年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军阀混战,形成三国两晋政权更迭局面。第一点要注意,这期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局面,其余多数时间都是由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主导局势,形成比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国家呈现分裂状态;第二点要注意,长期政权分立和对峙,正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文化,政权模式都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汉族在发展中也吸收了少数民族成分。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流亡南方,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点要注意,这种分裂状态未能继续,继起的隋朝统一了全国,唐朝继承了统一全国的功业,形成了“贞观之治”那样的开明政治局面。必须指出,正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各民族取长补短,推动了唐朝鼎盛局面的出现: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创新,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思想活跃,科技发展,文学艺术达到高峰,民族往来频繁,对外交往密切。这些深层的历史关联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