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 中考网-北京站

2019年北京新高一部编版历史教材分析(5)

2019-09-04 09:46:28中考网编辑


  编写高中历史教材的宏观指导思想,已经在上面叙述了,不再重复。《中外历史纲要》(上)包括了全部中国史,即从文明起源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历史,5千年中国历史在高中一年级一个学期全面系统的讲完是不可能的。教材编写采取了详今略古的办法,鸦片战争以来近180年的历史叙述较详,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历史,叙述简略。

  叙述简略不等于粗疏,从文明起源到商周,从春秋战国到秦的统一,从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两宋,从辽夏金元到明清,教科书里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是清晰的。从社会形态发展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科书的线索也是清晰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等等,都有适当的概括和叙述。

  教科书强调了古代中国从秦统一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秦朝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古代史上出现了两次民族大交融时期,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两次民族大交融为其后的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长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后形成中华民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长期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悠久的历史文明从未中断。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在教材中都有比较好的体现。这些讲述对于建立高中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自信,是有帮助的。

  中国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中国现代史是我们的今天。《中外历史纲要》(上)对于中国近现代史讲得更详细一些是有必要的。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抗争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由“沉沦”走向“谷底”,再走向“上升”的历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

  高中学生懂得、了解这些历史,结合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就会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含义,就会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用意。就会理解近代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学会了这些,就会使学生在走上社会,或者升入大学时具有基本的历史知识素养,基本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体例结构

  全书共10个单元,根据单元要求,每个单元下的课多少不一,有4课,有3课,有2课。除活动课外,全书29课中,古代史占4个单元共15课;中国近代史占4个单元共10课;中国现代史占2个单元共4课,古代史只比近现代史多了一课,两者篇幅几乎相同。

  每课正文设3个目,少数课有四个目。为了辅助学习正文,每课内设置几个辅助栏目,包括:

  单元导语。每个单元有一个导语,概述单元内各课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各课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了单元导语后,可大致掌握本单元基本内容。

  导入图和导入图图解。每课正文前有导入图和导入图图解,置于课文标题之下。导入图尽量使用较为生动的图片,用简略的说明文字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教师可合理利用导入部分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聚焦。正文每目开始设一学习聚焦,以简练文字,总结、提炼该目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本目时把握方向。

  史料阅读。为了加深对正文的理解,设置史料阅读,提供简要的文献史料,作为正文的补充或拓展,供学生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正确理解正文的内容,认识学习历史必须学会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培养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每课至少有一个史料阅读。

  图表。是指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的各种插图和表格。图包括反映各种文化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照片、图画以及示意图等,也包括各种历史地图、地名表和反映统计数字的柱状图。图表一般配有字数详略不等的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这些图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