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四区启动大学区管理制引发的四大问题
【导语】"大学区管理制"开始实施的消息在西安市民和网友中引起了极大关注。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被一一提出:几所学校归到一个学区以后,是不是只要户口在这个学区内,可以随意报考这个学区内的学校?优秀师资力量去成员学校任教,有没有激励措施?集体备课多长时间搞一次,怎么保证效果?一些普通学校也很有特色,纳入"大学区"统一管理后,会不会使得这些特色渐渐消失,没有了个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进行解答。
【问题1】教学资源如何均衡?
【方案规定】
新城区: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大学区学校通过多层次例会,研究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确立教科研课题、研讨示范课、优质课展示活动。在德育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质量监测和分析、校本教材研发、特色课程、教学设施使用、师生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做出合理设置和安排,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碑林区:建立优势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学科教师优势,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成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成员学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竞赛等教研活动,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整合大学区成员学校优势资源,建立优势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搭建集教育信息中心、数据中心、资源中心于一体的大学区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雁塔区:集体备课规范化
每月由各个学区长学校牵头组织实施,其他成员校协同组织,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每校轮流承办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以创新为原则,提高课堂实效,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大学区信息化资源平台,将优质课程资源通过资源平台在大学区的学校进行共享,各个学校通过网上互动、网络培训。
莲湖区:鼓励成员组建新学区
学区长领导学区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学区发展规划,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学区内学校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学区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学区内学校的硬件、课程资源、师资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
形成"大学区"再生机制。学区长学校要通过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声誉,促进成员学校在学区内成为新的品牌学校,鼓励其在一定条件下脱离学区,利用其品牌和教育资源组建新学区,不断扩大优质资源总量。
【声音】
校际文化交融需长期磨合
新城区一所小学校长:大学区内学校之间师资力量交流会更加便捷,但很多方面还需要长期磨合,两三年内很难有改观。
学校之间的交流目前只能是教科研方面的,比如老师之间的交流,一些活动的交流,只不过这些活动原来是局部的集中交流,现在变成了一片地区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老师交流、活动交流短期内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学校之间的文化交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比如校风校纪、老师的工作常态等方面,只要相关部门下决心搞好教育资源的平衡,一段时间之后,终会显现出效果。
【问题2】教师如何交流?
【方案规定】
新城区:按比例实行教师交流各大学区成员学校按一定比例实行教师校际间交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教师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大学区内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碑林区:打破公、自办学校界限大学区成员学校可按一定比例实行教师校际间交流。特别是自办、公办学校在教师交流方面必须要有突破,要打破公、自办学校教师管理的机制界限。教师的考核评优、职称晋升等要参考交流情况。
雁塔区:学区长向成员输出骨干建立教师流动制度,紧凑型学区长可在学区内自主调配教师。事业办、民办学校参与的大学区,由学区长学校每学年向成员学校输出在职人员5%~10%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
莲湖区:探索教师学区交流轮岗松散型大学区在学区长学校带领下,积极探索教师学区交流和轮岗模式,整合优质资源,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等途径,带动成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
【声音】
名师交流未必能发挥优势西安建大附小校长刘瑄:好的学校最主要的是教师队伍和办学思想,一线的老师相互接触,感染力最大。但名师到其他学校上课,未必就能发挥他的优势,因为教学是复杂且循序渐进的,比如名校的老师去上课,要看学生的基础、要磨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等。不是家长提出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要给家长正确的引导。最好是让名校老师开讲座西安市六中校长王坤:对于学区内的名师是否能够到成员校任教,这种师资交流难度较大,最简便易行的是让名校的老师到成员校开讲座。学校已经派老师到成员校西北中学任教,在大学区制的推动下,两所学校将实现教师和资源共享。
交流后工作成绩如何认定
碑林区某小学陈老师:如果被派去学区学校,我觉得对个人来说会有很多不方便和不适应。被派往别的学校后,备课内容和讲课方式可能都得有所调整;还有就是不同的学校评价奖励机制不同,在别的学校的工作成绩,是否能得到本校的认可,也是让我比较担心的。
担心交流影响龙头学校教学
家长苏先生:如果老师之间的交流融合达不到一定的比例,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明显的提高,相信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龙头学校。甚至我还担心,这种交流反而会影响龙头学校的教学质量。
【问题3】是否会引发生源争夺?
【方案规定】
碑林区:各校生源地不变大学区实施初级阶段,成员学校仍以区教育局划定的学区为生源地。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区教育局依据各校生源情况优先在大学区内调配。
大学区成员学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后,学区长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成员学校资源优势,对生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声音】
各校招生仍独立进行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大学区"并不触动现有的学区划分,各成员校招生仍在划定的学区内独立进行,学生不会在大学区内分配。
【问题4】普通校特色能否保留?
【方案规定】
新城区:坚持特色发展要坚持特色发展,把实施"大学区管理制"与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注重发挥优质学校文化在"大学区"的教育品牌作用,挖掘学区每所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大学区"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
莲湖区:注重个性发展
培植和发展"大学区"优质校园文化,全力打造"大学区"教育品牌,以学区长学校优质校园文化为先导,推动成员学校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办学风格。
【声音】
注重教育品牌作用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大学区"制度其实就是要各校坚持特色发展,注重发挥优质学校文化在"大学区"的教育品牌作用,逐步形成"大学区"的管理风格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