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站 中考网-武汉站

家有考生:孩子是不是“伪学霸”(2)

2016-10-13 16:39:53中考网编辑


  往事不堪回首,我可不愿让孩子再遭受一次那种心理危机。那怎么破局呢?怎么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变成“真学霸”呢?

  我能想到的办法,是四个字:“超前学习”。

  各位不要大惊失色啊,其实任何一个成功的学霸,只要他不是天生的超高智商的天才,那么他或多或少一定以及肯定进行了超前学习,没有例外。其实,每一个孩子从一生下来开始就在学习,区别只是,这个孩子的超前学习有没有效果,或者科学不科学?

  先说说,兴趣是怎么产生的?

  无数的育儿书籍和文章,都在喊着要培养兴趣呀,要鼓励呀,要表扬呀,要学会说话呀,要察颜观色呀,要把握教机呀。我承认,这些也都有效果,但不是我们男人的培养方式,那是女人的培养方式,毕竟,那样婆婆妈妈说那么多话,我都要累死了。

  我觉得兴趣来源于两个心理循环。

  一个是“自信与实力”的循环。

  打个比方,假如你小时候,每一次与同龄人做游戏、交流互动时,总是感觉到人家比你反应更快、创意更多、说话更有条理、号召力更强、甚至身体更强壮更敏捷,你有可能自信得起来吗?假如说,每一天、每一次互动的结果,都是一次自卑的积累,长年累月下去,你哪里来的“强大的自信心”?再假如,反过来,从很小开始,每一次游戏你都有优势,每一件小事你都能漂亮的完成,不管有没有获得称赞,你内心深处又怎么会不自信呢?

  所以,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优秀,而不是来源于夸赞的语言(如果有鼓励语言当然更好啦);而自信心又会帮助孩子超水平发挥实力,于是实力就会获得更好的锻炼和提升;最后,更强大的实力再次赋予孩子“更强大的自信心”。——这就是第一个心理循环。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你就总是比别人学得更快,学得更好,又怎么会不认为自己就是学霸呢?(很多年以前,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聪明的差生”,什么东西一讲就明白,但就是不肯把事情做到底,再看他的眼神,真的是一丝丝的自信都没有,一开始就已经放弃,其他人再怎么帮助也是没有用)

  二是“喜欢与擅长”的循环。

  其实人类没有那么矫情,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但凡喜欢的,都是有原因的。对于“你喜欢的人”,咱在这里不讨论原因啦;但对于“你喜欢做的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擅长”做啊。因为“擅长”,所以“喜欢”;反过来,也是因为“喜欢”做,做得多,想得多,锻炼和学习更多,所以更加“擅长”。

  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与不为的区别而已。用进废退,熟能生巧,你经常做的,自然就成了你的擅长的,潜移默化,它也自然成为你喜欢做的事。这就是第二个心理循环。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你外语流利,你就会喜欢学外语;如果你文采飞扬,你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如果你解题飞快,你就会喜欢天天都泡在数学的世界里。所以,只要启动了这两个“心理循环”,孩子没有理由不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理由不当学霸呀!

  那要如何启动呢?

  很简单,就得“超前学习”!

  每天的亲子阅读和睡前故事,偶尔写点小日记,就是最好的语文超前学习;自己去买东西算钱款,偶尔在餐桌上算算加减法,就是最好的数学超前学习;至于外语,那就更简单啦,努力练听力、磨耳朵呀,小朋友都有天赋,争取在进入小学的时候,就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了,多爽啊。但是,建议不要刻意锻炼记忆力,不要强迫小朋友去背诵太多的国学经典和乘法口诀,这些方法也许有效果,但也有极大的风险,万一造成厌学,或依赖记忆而不愿思辨推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超前学习”还是要重在“基础和兴趣”,绝不在于“效果或成果”。——是否喜欢阅读,比学会几百个汉字更重要;喜欢听英文故事,比学会几百个单词更重要;喜欢玩数学游戏,比学会写加减乘除公式更重要。

  但是,“超前学习”这里有个“度”,最好是悄悄地训练——让小孩以为是在跟他玩耍,而实际是在训练和学习,如何悄悄把握这个“度”,也是一门教育艺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