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中考名师指南:中考化学提分16大计谋(3)

2015-04-01 22:02:22若冰

  15、为了制备少量的氧气,某实验小组分三个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第一阶段:查阅文献资料,获得了下列信息:双氧水、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双氧水溶液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

  第二阶段:到实验室准备实验用品,安装实验仪器,进行制备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第三阶段:实验完毕经,洗刷实验仪器,整理实验用品。

  问题:

  (1)要制取一瓶氧气,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过快,容易引起爆炸,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爆炸?(列举两条)

  (3)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反应的难易、制氧过程的安分性等问题外,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至少列举两条)。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实验的信息迁移题。根据题给信息,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制取气体,反应装置应选B,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应选C或E,实验首先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因为反应过快,容易引起爆炸,要防止爆炸应控制反应速度,减慢反应物接触速度或使用催化剂均可;在准备工作阶段还应考虑生成的氧气是否纯净、是否生成有害物质、是否浪费药品等。

  答案:(1)B、C或E装置气密性检查(2)控制反应物间的接触速度,减慢反应的速度利用催化剂减慢反应的速度(3)反应产生的氧气是否纯净反应后是否有有害物质产生(2)、(3)若有其它正确答案,同样可以。

  计谋13:计算型

  【计谋分析】这类题的形式主要有:(1)标签型,把生活中的保健品、食品、药品等的主要成分说明或化肥、农药的成分说明,工业产品说明,商业广告等以标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考生通过阅读或分析题目及标签内容获取解题信息,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般计算量较小且计算简单;(2)数据型,以表格或图象的形式给出一组实验数据,主要涉及物质的纯度或含杂质计算,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对计算过程的难度要求并不高;(3)其它型,主要以叙述的形式给题,考查内容多为溶液中的计算,气体还原计算等,找出已知和待求物质,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求解。从中考命题趋势看,计算类信息迁移题中的标签型、数据表格型和图象类试题在逐年增加。

  【考题解密】

  16、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右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1)“VC”中含有种元素。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表明“VC”受热时易被破坏,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解析:本题是个标签题,解答这类题关键要从标签中分析出与解题有关的信息,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就可以知道“VC”中含有三种元素;又知每片100mg,含Vc10%,即每片含“VC”10mg,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每次2片,则每天至少服用3次;若每1000g蔬菜含“VC”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500g;维生素C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酸性,因为“VC”受热时易被破坏,所以应不加热或少加热。

  答案:(1)3(2)①3②500(3)酸凉拌生食、或少加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或不要煮过长时间(凡合理答案均可)。

  四、综合计算解题计谋指导

  计谋14:图象型计算题

  【计谋分析】图象题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是一类难度较大的题型,但只要弄清楚纵轴、横轴所表示的化学意义,不同曲线的起点、交点和转折点的化学意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考题解密】

  17、某同学为了检验家里购买的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他称取27.5g化肥样品与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用100.0g废硫酸吸收。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所涉及的反应为: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2NH3+H2SO4==(NH4)2SO4。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g。

  (2)该化肥的含氮量为(精确到0.1%),

  则这种化肥属于(填:“合格”或“不合格”。合格硫酸铵含氮量为20%以上)产品。

  (3)请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若实验过程中氨气被完全吸收,但该实验测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高于实际值,其原因是。

  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最后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为106.8g,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氨气的质量:106.8g—100g=6.8g;6.8g氨气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就是27.5g硫酸铵样品中的含氮元素的质量,(6.8g/27.5g)×100%=20.4%,20.4%>20%,所以合格。下面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就可以。

  答案:(1)6.8g(2)20.4%合格

  (3)解:设废硫酸中纯硫酸的质量为x。

  2NH3+H2SO4==(NH4)2SO4,

  65∶2=x∶1.0g98∶2=y∶0.8g

  x=32.5gy=39.2g

  ∴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为∴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2.5g/50g×100%=65%39.2g/80g×100%=49%

  答: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为65%,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3)点拨:对于一种反应物的量相同,而另一种反应物的量不同,所得产物相同或不同的反应,有如下规律:(1)若产物的量相同,则相同量的反应物一定完全反应;

  (2)若产物的量不同,则不同量的反应物中较小者一定完全反应。

  此规律可简述为“同选同;变选小”规律。利用该选量规律可速解一类多组实验数据计算题。

  计谋15:标签型计算题

  【计谋分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两年许多省市的中考化学命题普遍加大了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的考查力度,每年都有一批新颖别致的标签题诵现出来,成为中考化学试卷的又一亮点,这类题多为填空题或计算题。

  【考题解密】

  19、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右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口服液中的锌属于(填:“常量”或“微量”)元素;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g=1000mg)。

  (3)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解析:从标签可以知道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5.0mg/10000mg)×100%=0.05%;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0.5mg/kg×20kg)×(1/2)]/5.0mg/支=1支。

  答案:(1)微量72:11(2)0.05%(3)1

  五、应试心理篇

  每年中考,总有一些考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心慌意乱,状况不佳”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发挥失常,造成中考失败,而痛心不已。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绩,除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外,还必须掌握应试心理调整技巧。

  计谋16:要增强自信心

  俗话说,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必要的自信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应尽量回忆和憧憬一些美好的事情,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经过系统复习,我已经掌握了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种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只要正常发挥,就一定能考出自己的实力,考出令自己、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