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重来 我的"初中三年"一定不再这样过!
和刚毕业的孩子们聊天,很有趣,他们的聊天内容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如果更早地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和残酷性,哪怕只比别人早一点,初三就不至于累死累活,报志愿就不至于胆战心惊,等结果就不至于患得患失。这里的“他们”,居然既有被一三附录取的佼佼者,也有未能得偿所愿的失落者。
为什么会有这样共同的想法?因为成功者希望更完美,失落者希望能成功。
其实从进入初中的第一天起,老师们就会告诉每一个孩子:摆脱“小学生思维”,珍惜时光,稳步前进!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孩子和家长都能及时转变角色,因此差距慢慢拉开,分化日趋严重,结果大相径庭。
初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首先,初中有“结局检验”,有一个“中考检测仪”,最终去到哪一所高中,真正凭分数凭实力说话,而小学的课业轻松,又是划片入学,毫无危机感;
其次,初中只有三年,一年小初过渡,一年易难过渡,一年总复习迎接决战,时不待人。而小学有六年,发生任何问题,至少有时间余地去转圜;
再次,初中讲究教法学法,内容多,思维要求高,小聪明根本不足以应对,而小学知识量少,学习要求不高,一片大好的成绩令人思想麻痹;
最后,初中的学习过程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去面对挫折学会坚强,去面对冷落学会自强,去面对成绩学会稳重,因为在最后的考验结束前,一切都未成定局,而平稳的心态会成为最大的助力。而小学因为没有升学压力,重表扬重鼓励,挫折教育方面则相对弱化。
所以当一些孩子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走过初一的小初过渡、初二的易难过渡后,忽然发现自己只剩初三一年了,于是开始焦灼痛苦,拼命苦读,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然后无奈地把命运寄托于运气。
不止孩子,有些家长也是如此,初一、二都停留在“小学生家长”的惯性思维上,对老师的提醒不当回事,对孩子出现的学习问题视而不见,觉得慢慢来都来得及,但是他们忽略了,在初中,可以不要赶,但是不能慢,因为再慢,也会有一个最终的时间节点——中考,过了这个时间节点,曾经的漫不经心,可能会带来莫大的遗憾。
那是不是一上初中就要“头悬梁,锥刺股”呢?当然不是!而是要建立目标意识和规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