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不难,关键看方法!
什么是“高效阅读”?(上部:选择篇)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基础科目,考察的是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和感受,及传递这种认知、感受的表达能力;这种事儿是没有捷径的。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是大量的、持久的、广泛的课外阅读。
但是有些孩子,“书也看了不少”(家长语),语文素养就是提不高。这往往因为“阅读效率”太低:单位篇目内,获得的语文营养太少。那么,怎样算是“高效阅读”呢?
最重要的前提,是“好读书”(以下行文,“书”字或指书籍,或指文章)。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使有了浓厚、广泛的阅读兴趣,则我下面的废话,不看也罢。兴趣从哪里来?好书的引领。退而求其次,是好的语文教师的引领,或者您自己对孩子的引领。有了兴趣,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然后,我们可以来讨论关于“选择”的话题。“选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读好书”。
一,“好书”的“好”,首先表现在篇目本身的品质。
高品质的篇目,即俗称的“好文章”,“美文”,“优秀作品”。这个标准怎么确定?——不好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一件事:假如这棵萝卜得到了各层面中的大多数人的喜爱,那它也就是好萝卜,美萝卜,优秀萝卜了。名家作品,毫无疑问,必定大多是好文。可惜“名家”这称号得以普及,一定是蒙了岁月的恩准;若想从当今作家、年轻写手中找到值得信赖的出品人,从而方便地确定“好文”,怎么办?我自己的法子,是多关注各种文评、书评,多关注文学界的新闻动态,多亲自阅读,品尝它的滋味。实在不行,就打开孩子的语文课本翻翻:课文入选篇目的作者,一般都还不错;找找他们的其它作品,是比较靠谱的。
对于中学生而言,搜寻、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还有一个比较功利的收获:大考阅读题,往往借用的例文就是这些大咖们的——你很有可能提前熟悉了考试例文。
无论怎样找“好文”,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找好文”的概念:虽说一个人一生的阅读,免不了要碰上烂文;但只要常常有美文入眼,你对书的兴趣就一定不会湮灭。几颗发霉的仁儿,是不会抹去我们对花生米的兴趣的。
二,“好书”的“好”,另一方面是指它对孩子的适用性。
1、篇幅。长篇名著,往往博大精深波澜壮阔,纵横捭阖跌宕起伏,无疑是引导进入文学世界的良师;但一天到晚陪着长篇耗,肯定无助于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读要时间,消化吸收更要时间。而短篇精品在千字、数千字左右的篇幅内,要素完备,脉络清晰,更易于形成整体感受:这是课外阅读的主要选择。
2、文体。小说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扣人心弦的场面,是文学阅读中拥有读者群最大的体裁。但光看小说,肯定不够:往往看得再多,也不过是多知道了几个故事。散文的读者群不及小说多,然而散文才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载体:课本选文,考场例文,包括大部分记叙文、议论文、描景状物文,都是散文。看散文需要静心——比看小说更静的那种心态;这正是形成文学素养的最佳状态。很少,或者从不看散文的,不要自称什么“书也看了不少”:严格来讲,你只是“故事也听过不少”。语言文字,是人类第一种实现了“记录世界”的、可直接传播的载体,也是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时代怎样发展都绝不会失去其主导地位的载体;而人类文化的传承,更多依靠的是散文。
这里要补充几句:往往一说“散文”,很多人就会想起“形散而神不散”,想起“描景抒情”;很奇怪有些老师居然也这么想。事实上,最初定义里,“散文”的“散”字,乃是因为不用讲究韵律,可自由行文;现代定义里面,也只是为了与小说、戏剧、诗歌区分。从结构上看,只有少数散文的“形”是散的;大多数散文,脉络清晰,线索明确,结构严谨,故事完整:“形”根本就不散。我就直说吧:更多的散文都是叙事的,而且是真实经历的叙述——假如这作者真诚的话。借真实体验表达感受,这是散文最大的特色。散文不见得就“不好玩”,“儿童肯定难有兴趣”;也不要以为对散文的阅读引导是“不可能的任务”。
3、科目。光看文学类,也是不行的:最终只是个酸烂秀才、迂腐书生。秀才书生论文学、做文章,条分缕析而无一在点,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泛,见不得真阵仗。所以者何?他们对社会的了解,都是来自别的文人——有些只怕也是酸秀才——加工过的文字成品;他们口中笔下,只是在模仿别的文人讲话。真正的写作,真正的文评,是一定要凸显自己的独特的东西的;这种独特,一定来自真实感受。
要想知道这世界的真貌,就要自己去看那些最真切的材料:历史,时事,地理,生物,军事,科技,体育……总之,是那些并非酸秀才的、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作者的文字。什么都关注,什么都尽量了解一点,这个唤作“博览群书”。这种“博览”,甚至也不仅仅是文学类阅读的一种辅助,而是最终成为“社会人”的一个重要前期准备。
古人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一个“义”,为什么要“千遍”才能“见”?因为古代秀才们关门读死书,不入世,当然对那些提炼世情的文字一片茫然。“千遍”之后,促使“义”现身的,并不仅仅是“读”,而更多是阅历的增长。则,我们尽量接触各类“世情”,借助广泛阅读来扩大我们的阅历,就能大大缩短“见义”的时间——也就是提高了阅读效率。
督促、引导“读好书”,基本原则是:孩子自己爱看的书,只要是正规出版的读物,请不要太多干涉;但如果孩子只看这么一类书,一定要干涉。这正如饭桌上的教导:你爱吃的菜,只管多吃;但每一样菜你都要给我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