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 中考网-宁波站

宁波余姚市重点中学:余姚中学简介(2)

2013-09-04 19:54:21佚名

  余姚中学的前世今生

  说到余姚中学,在余姚几乎家喻户晓,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名校。然而,说到“实获斋”,就鲜为人知了。

  实获斋始创于清咸丰年间。道光九年(1829),余姚人朱兰进士及第,殿试一甲三名,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酱园街探花墙门的主人。朱兰先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内阁学士。道光间,其父朱文治欲建祠堂,未就而逝。兄朱森早逝,朱兰就与朱棠、朱棣、朱格等诸堂兄弟商议,筹款购地以完成先父的遗愿。咸丰二年(1852),建成祠堂“念德堂”(今念德桥之北)。之后,为培养族中子弟,朱兰又捐出历年积余,置田若干亩,设“培文祭”,在念德堂的西南创办书塾“实获斋”。

  “实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邶风·绿衣》:“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后人多将“实获我心”解释为前人的所作所为或某种看法、说法,完全与自己内心所想的相合。当初取名“实获斋”,大概是希望后辈能与前人内心相通,领会前人的学说、想法,做个知书达理的可造之才。

  在实获斋里,学子们按期会课,遇大比之年,仿照考试的场式,限时交卷,并课卷品第高下。朱兰在致仕退隐之后,常到实获斋巡视、授课。每逢佳节,在此设宴招集友人饮酒作诗唱和。“实获斋头赏秋花,老年犹争少年胜。”泗门的明太傅谢迁十三世孙谢家兰、城南的王梅生等都在实获斋留下了诗篇。清末民初的余姚闻人、曾参与纂修光绪《余姚县志》、总纂《六仓志》的杨积芳,于同治十年(1871)补县学生员,也求学于实获斋,师事朱兰之子朱逌然、朱衍绪。

  清末,依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关于办学的奏折,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之后,各州县依照章程改设小学堂,各府及直隶改设中学堂,省改设大学堂。实获斋更名为“实获小学堂”。实行新学制,分做初小、高小两部,初小4年,高小3年。开设国语、算术、史地、修身、外语第课。除国语为固定课本外,还读《论语》、《孟子》和唐宋大家的文章。学生也不单是朱家房族的子弟了,学校借用念德堂作为校舍,由朱逌然的三个儿子燕生、湘生、鄂生任校董。

  对于当时学校的情况,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社长、曾就读于实获小学堂的楼适夷先生(1905-2001),在其《我的小学》中有详细的描述:

  “作为校址的念德堂,是朱家更上代祖先祭祀的祖堂……正院大厅,便是我们的大课堂,一行一行的课桌,上边一个讲台,可以容纳全校各级的约80余人的学生。大厅正门梁上,红漆金书的匾额,‘雍肃’两个大字,是王阳明的题款。

  “正院西边的小院,三间清洁的明房,是校长教师起息进餐的地方,两厢寝室,有少数教师和寄宿的学生。大课堂左右各有侧室,那是学生的自修室。不上课时,学生各在自修室有一张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小书桌,安坐温课和作业,名为自修,其实每室均有老师坐镇,出恭入敬,都得向老师请准。自修室是楼房,楼上一系列小课堂,分级分科在这里上课。

  “……平时后院大门是关闭的,可大门边各有小门,两边厢房下还有一个小课堂,是专门教唱歌,弹风琴的。

  “这学校虽系私立,规模不大,但教学质量较高。县立小学(指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毕业生,也有再到这儿来进修一二年才去上海、宁波考中学的,我自己从6岁到14岁呆了将近8年,不是留级,而是毕业了高小,又进修了一年才离校的。

  “我家族三房五个堂兄弟,几乎全在这儿上学。”

  楼适夷正是在这所学校打下了语文基础。他自称这所小学是“我全部学历中唯一所受的正规学校教育,因此它常常引起我的怀念”。以至于后来《余姚市志》小学教育一章中没有写到实获小学,他都给有关部门写信指出:“这是一个缺点。”

  1935年春,时在上海高校执教的朱公谨和朱荣泉,有感于家乡教育的落后,邀集各界人士,商议创建余姚第一所初级中学。朱公谨(1902-1961),朱兰四世孙,朱燕生之子。自幼受良好家风的熏陶,聪慧好学。1921年赴德国格丁根大学留学,于1927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副校长,主持光华大学数学系工作。他是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连任三届常务理事,他所编写的《高等数学》等著作是许多大学的教材。朱荣泉(1899-1969),是朱兰堂兄朱枚之后,即朱公谨的堂侄。自幼丧父,民国十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文学系,后留校任教。正是这两位邑绅的发起,“余姚初级实获中学”在实获小学基础上宣告成立。

  余姚初级实获中学成立后,聘任朱长春为第一任校长,最初的校址选在酱园街六浦庙北首的同善堂、吕祖阁、药王殿等一群庙观内(即今东风小学校址)。经费仍由朱氏义庄培文祭下支出。于当年9月正式开学。朱长春在开学典礼上说:“学校取名实获,就是要有实际的收获,学生要有实用的知识,诚实的品德和老老实实的处世态度。学校要和宁波效实中学媲美,这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办学的宗旨。”

  实获中学成立后,历经公立舜水初级中学、余姚县立中学,解放后更名为余姚中学。开办以来,为国家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从实获斋、实获小学、实获中学、公立舜水初级中学、余姚县立中学到今天的余姚中学,整整160年过去了。这是一个从家族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程,也是余姚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