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天才少年” 为何变成“伤仲永”
最近,在武汉一家心理治疗中心里,一下子来了3位“家长学员”。他们都是专门请假来到这里参加“学习班”的,他们的孩子都曾经是“天才少年”。
天才档案:小兵(化名)来自英山,父母亲都是当地的公务员,家境殷实。
初三的时候,小兵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化学竞赛,获得湖北省一等奖。中考后,他以高分被黄冈一所知名中学录取。进入高中后,成绩很好的小兵又被挑选到年级“物理竞赛组”,准备代表学校参加物理奥赛。不过,这一切在他高二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当时,学校在竞赛班里挑选了3位学生组成代表队,小兵落选了。
父亲为此专门咨询了老师,答复是:小兵落选不是成绩的问题,是他太好玩了。
落选后的小兵成绩出现了直线下滑,他开始讨厌上课,高考前夕,他染上了网瘾。甚至到高考前第7天,他还瞒着陪读的妈妈到网吧玩。
2008年,小兵参加高考,虽然没有考上他一直有把握的北大、清华,但凭着扎实的基本功,他还是考出了高出重点线40多分的高分,被西安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小兵的父母没有想到,两年后他们收到学校的通知:小兵被劝退。理由是:该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走进教室的次数只有10次。其中一年总共修得学分3分,这3分还是体育分,文化课一分没有。不但不上课,小兵还把父母打给他的学费取出来买了笔记本电脑,自己则在学校附近一个网吧做网管,月收入1000元。
爸爸说法:造成孩子这样,网络的原因占60%,学校的影响占25%,家庭的管教、对孩子压力的排解不够占15%。
孩子说法:妈妈对我的控制,让我很窒息。记得上高中时,妈妈甚至专门到教室窗外偷看我的举动。我时刻都在想着如何摆脱妈妈的控制,上网也许是最好的排解方式。
专家分析:母亲的“关心”,让孩子很想逃脱家庭的控制。于是,高考后选择外地的大学,上大学后,发现母亲的控制依旧,于是爆发,选择更极端的更公开的方式与父母对着干。直到被学校退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