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常的中考 考生要用“平常心”对待
小英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人挺聪明的,接受能力也强,可就是考试成绩很不稳定,月考、模拟考有时候成绩是班上的前几名,可下一次考试又掉到了班上的十几名,真是大起大落。为此,小英很是苦恼,整天悲观消沉、患得患失,搞得现在心烦意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复习迎考。
再过十多天就要中考了。因为对中考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家长、学校、社会都有很高的期望值,有些学生因此背上包袱,失去了一颗平常心,导致在备考和考试期间出现紧张、不安和恐惧等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有失眠、全身不适、消化机能减退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症状。
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临近考试的日子,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不少考生(包括家长)的情绪波动在这时达到高峰,而考前几天,焦虑值会达到顶峰。在这个特殊阶段,考生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心理反应。
●怀疑初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到了这时会发现,成绩好像变得不稳定起来,上次考得高一些、下次考分就可能降低了,而此时要提高成绩已经非常困难。这其实是正常现象,但学生不能理解,情绪容易围绕成绩发生很大的波动,甚至怀疑自己的付出到底有没有用?努力会不会取得效果?
●恐慌中考只剩几天了,考生会不断地拿自己与身边的同学相比,得知别的同学复习到深夜两三点,会觉得“太可怕了”,因为自己睡得太早、复习得比别人少;看到别人做了很多套题目,就觉得自己“完蛋了”,因为自己显然做题太少。这些比较放大了自己的一些所谓“负面”信息,内心难免惶恐,于是更要加班加点学习,即使晚上脑子已经麻木了,还不肯去睡。
●惧怕此时的初三学生会有很多的担忧,不过全都是想象中的担忧:要是考不好怎么办?要是考试前失眠怎么办?考试时出现了突发情况怎么办?越想越怕。
教你几招
临近大考,不少考生都像小英一样,被种种烦躁心绪困扰。良好的考前心态,是高考(微博)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能否调整好心理,进入最佳临考状态,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在考前和高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呢?
●降低“外压”
针对学生出现的焦虑的种种原因和情形,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和谐而富有弹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考前的生理和心理都进行松绑,缓解紧张窒闷的考前气氛。其次是要淡化学生的考试结果,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三是要注意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提醒学生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少和其他学生进行不适当的攀比,彻底改变“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
●降低“脑压”
现今备考的学生大都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时时、事事、处处大脑都缠绕在功课上,导致大脑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最终使大脑抑制和调控机能紊乱。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改变“家庭——学校”或“寝室——教室”这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格局,对放松生理和心理,提高学习效率都有好处。合理地开发大脑,讲究用脑卫生的方法,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是预防考试焦虑的主要措施。
●降低“心压”
大多数考试焦虑者都有过失败的经历,他们十分害怕考试的结果会让家长和老师失望,担心受到责罚,或者认为考不上大学自己就前途无望,他们比正常学生的心理创伤面积大,次数多。此类学生可以找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争取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复习备考,把考试当作业,把作业当考试。
另外,有的学生考前容易紧张,可能与自己顾虑太多有关。调整考前心态,一要忌“浮”,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得“差不多”了,似乎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就坐等考试,这种应考状态是不可取的。二是忌“忧”,有些学生因基础差或期望值高而产生了担忧情绪,总担心自己考不好。
考前几天,应对所学知识做最后梳理,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如果学生们考前复习得充分,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如复习得不充分,考前心态就自然不会很好。
在考前的“非常日子”里,还要特别提醒那些比孩子还紧张的家长,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比如,很多家长口中对孩子说“没关系,只要尽力就行了,考上普通大学也行”,但他们自己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孩子面前,说话轻声慢语、走路蹑手蹑脚、避免一切声音。孩子其实非常聪明、敏感,他会注意到你的一反常态,注意到你讲话的神情、语气,知道你作为家长其实非常在乎他的考试。
家长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把孩子备考的日子当成平常的日子来过,平时怎样就还怎样。
另外,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情绪波动看得太过严重,因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且适当的紧张还有助于考生发挥潜能,激发出更好的状态。
关键是家长应制造愉快的家庭气氛,不知道讲什么就讲笑话,每周可以陪伴孩子参与一些放松活动,比如一起打球、散步,这可以很好地释放双方的压力、缓解情绪波动。
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做些辅助性的事,为孩子收集一些有用的资讯那当然是锦上添花了。如一位母亲每天在网上收集一些有影响性的新闻事件,包括各方不同的声音、评论,打印出一两页,给孩子浏览。这会给孩子很大的帮助,既有助于了解时事,也有助于打开思路。
确实,家长的劲使对了,跟孩子一起准备迎考,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战友、伙伴,孩子的心情就会不同。
章剑和(教育心理硕士,心理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