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说“不”的权利,不懂拒绝的人活得最辛苦!
这几日,我帮别人做了两件事。
一个朋友让我帮着改一个文件,虽然专业不同,我帮不了具体的忙,只是帮着润色文字,改错字。也花费不少时间。
另一个忙是帮别人家孩子起名。我是不愿意的,小孩子的名字,又要吉祥,又要文化内涵,真是挺烧脑的。起不好,还会引人埋怨。推辞了,但架不住别人一再说,还是说试试吧。
然后我自己的事,是一点没干。
我是不太好意思拒绝别人的人。当然这都是小事,对我的生活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可是我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小念却总是因为不好意思说“不”,而给自己带来烦恼。
01
不懂拒绝是给自己挖坑
办公室里,就小念还是单身,她是晚辈,也就常帮同事们稍个盒饭、跑个腿之类的。
那几个当妈的同事,都是一到下班点立刻冲到打卡处,急着回去接孩子。
刚开始,有同事晚上带孩子上课,把手头还没完成的工作转交给她。
渐渐地,即便孩子晚上没课,也会让她加会班,帮着把剩下的工作处理了。
刚开始还会说一大堆客气话。渐渐地,找她帮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有一次她约了朋友下班吃饭看电影,碰巧有同事手头的工作没完成,让她帮忙。她说自己有事呢,真是不好意思。
同事一脸不高兴:“昨天黄姐找你帮忙,你二话不说就帮了。我找你帮个忙,就这么难。你又没老公,又没孩子,有什么急事。”
小念当时气红了脸,嘴张了半天,也没回出一句。心里憋屈的难受。
搞得晚上和朋友吃饭看电影,成了自己的吐槽大会。
第二日,在电梯里碰见那位同事,冲人家点头微笑。但对方并没有搭理。两个人就此有了嫌隙。
帮一次忙,还落个感激。次数多了,就成了理所应当。
02
“不”,为何难以出口
前几日交大博士不堪导师压力自杀,有心理学者分析,是交大博士不懂拒绝,却偏偏碰到了掠夺性人格的导师。
导师需要人迎合,需要人称赞,需要第一时间回应。
他除了学业,帮着导师浇过花,打扫办公室,陪逛超市,拎包……有些是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但是他不敢说不。
他怕博士不能顺利毕业,怕老师不放他出国深造。
表面的不敢拒绝,和内心对这种行为的厌烦,让他的内心受着煎熬和撕扯。
当然他最终的自杀是因为各种压力的综合。但是不敢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敢拒绝不愿帮的忙,确实是件糟心的事。
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往往跟我们幼时的教育有关。
我们小的时候,大人往往希望我们懂事听话,大方有礼貌。却很少关注我们内心的真正的声音。
在一次次严厉的教导下,为了表现的另别人满意,为了得到认可。我们尽量去满足别人。却常常更让别人忽视,甚至成了被剥削的对象。
不懂得拒绝,有时候是在伤害自己。
03
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
有一天,小乖和一个小伙伴一起玩,临分别的时候,那个小伙伴想要把小乖的多多(超级飞侠玩具)拿回去玩。小乖不肯。
小朋友哭了起来。
我做小乖的思想工作,问他:“小朋友拿回家玩一下,明天给你送来好不好?”
他摇头。抱着多多不撒手。
还想再劝,小朋友的妈妈冲我摇摇头。
她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小朋友去看鸟。
我很感谢她,没有让我继续强迫小乖,做出他不愿意的决定。分享,应该是在自己乐意的前提下。
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当你心无余力,心有不甘时,最好选择拒绝。
真诚的拒绝,比心不甘情不愿的违心来得更真诚,也让两个人更坦诚。
某次,小乖喜欢上另一个小朋友的车,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换,却遭到拒绝。
他难过地趴在我怀里哭起来,说是别人不愿意跟他交换玩具。想让我去帮忙。
我安慰他:“那是小朋友的玩具,妈妈不能替小朋友做决定。但是你可以去问问小朋友,看看你有没有别的玩具是他喜欢的,愿意跟你交换的。”
被拒绝,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课。
在我们不愿意的时候能够说“不”,也学会接受别人的拒绝。
我们的个人价值,不会因为违心的帮助别人而得到提升,也不会因为被别人决绝而受到贬损。
拒绝,如同生存一样,是一种权利。愿我们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