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南之四:追求真实-细节的生命(2)
2016-11-28 14:19:10中考网整理
2。真实,就是要切合环境。
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相吻合。上面那个老太太送旧皇历的时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那是一个书荒的时代,一个普通农家的孤寡老人又何来《昭明文选》?因此,细节的描写绝不能违背作品所表现的特定的社会环境。这使我想起了著名作家贾平凹早期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冰炭》,这是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劳改农场生活的小说,其中一个犯人吃肉的细节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作者这样写道:
犯人们将碗伸过来,眼睁睁看打饭人先用筷子夹了三片肉来,再用小勺舀了半碗油汤,便双手高捧,有性急的转身一刹那间,那肉汤一口吞了肚。要穿穿皮袄,不穿就赤净身子,他们讲究最痛快的享受,虽然这种享受时间非常短暂。有的则不同了,他们先是久久地端着,让过饱眼福,然后凑近鼻子,让嗅觉器官尽情享受,然后才那么小心地夹起一片肉来,在嘴里放了一会,吸着,舔着,夹过来,肉还是完整的,再高高举着,对着太阳看肉的黄的红的白的颜色。如此反复数遍,方才在一片的边沿轻轻咬下一点,慢慢让其嚼动,嚼着嚼着,并不见咽,但口里却什么也没有了。而余下的两片完整的肉和一片不完整的肉就是那么连续吃过十五天。
这幅“吃肉图”把人对肉的渴望和珍惜之情写绝了。但是,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国民经济到了即将崩溃边缘的文化大革命末期(那时普通人很难吃到肉,何况犯人呢?);如果这个故事中的犯人们不是三片(而不是三块)肉能吃上十五天,那读者是不会相信“吃肉图”中的馋相的。由此可见,离开了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任何绝妙的细节也会失去其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