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一、命题思路、范围、及试卷结构
本试卷力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的情况,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立足于课内,适度向课外拓展延伸。
考查范围: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5单元。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为五大题。
第一大题语言的积累及运用(8小题,共16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语言应用能力,涉及汉字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语病的判断、修辞的判断、文学常识的考查等几个方面。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理解(9小题,共20分)。一篇课内现代文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篇课外现代文阅读《芦花荡》选段。主要考查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语言感悟能力。
第三大题文言文文阅读理解(6小题,共15分)。
一篇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与一篇课外文言文《陶潜》比较阅读。主要考查古诗文重点实词虚词的识记积累、理解运用,重点句子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主题分析、人物性格分析等能力。
第四大题(3小题,共9分)。古诗文默写以课内为主,适度向课外拓展。主要考查学生古诗文识记积累及书写能力。表格分析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第五大题作文(1题,共40分)。半命题作文《我在----的引领下》。主要考查学生审题选材组材表达书写能力,同时倡导学生读经典,悟名人,学榜样,热爱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化。
二、考试情况分析
课外现代文部分
本部分节选了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的片段,共四道题,满分10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题思路分三步走:一是划分层次,二是抓住要点,三是整合答案。
文章分两部分,概括时应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来概括,而对主要情节的概括应抓住叙述的基本要素(时、地、人,事件的因、过、果),最后整合答题要点。
要点如下:一群白洋淀妇女被鬼子追赶逃进荷花淀,早已埋伏在这里的战士们痛击鬼子,全歼敌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齐全可得满分)
问题1是要素不全,丢项落项。
问题2是表述不准确,比如有学生答"战士们打跑了敌人"。
15.第5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答题思路(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2)句子的表达作用一是思想内容上的作用:联系本句的含义;联系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表现荷花淀军民捍卫家园的决心和信心,表明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二是结构上的作用。(暗示伏击战的到来。答铺垫伏笔也给分)
问题1是有学生没理解题意,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还有的学生答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题2是表达不通顺,有错字。
16.第7段中的"荷花变成人了?"是什么意思?"啊!原来是他们!"表达了妇女们怎样的心情?(2分)
答题思路是找原文→联系上下文。
问题1是有学生没读懂原文,断章取义,比如有学生这样写"是妇女们产生了错觉,误认为是'荷花变成人'"
问题2是"转惊为喜"的变化过程答不出来
问题3是表述不在点上,有部分学生答"表现妇女激动的心情"
17.文章描写战争场面的语言极具特色,试概括其特色并做简要分析。(3分)
很多学生没有答题思路,感觉无从下手,这时还是要回过头来认真审题。
答题思路(1)先说特点,包括:语言风格(文学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活泼的,或是含蓄深沉、意味隽永的等)、修辞手法。(2)再举例证明所说的特点。(3)最后说这些特点的作用。
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没有围绕语言特点答,而是谈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谈谋篇布局的特点,谈全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卷中发现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不少,老师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书写、顺畅表达、明确答题思路方面还要下功夫。
综合性学习部分
25.26小题,满分4分,能拿到满分的学生并不多。
错误例题:
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2分)
例1:意大利死亡人数最少。或中国平民死亡人数多于日本。
学生不知道应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只是分析了个别国家的问题。
例2:中国平民死亡人数最多。
中国军人死亡人数最多。
学生所写的两条信息内容接近,实际上只反映了一个方面的问题。
例3:所有的国家都是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
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不仔细,表述上不准确。
例4:中国、南斯拉夫、德国、意大利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
学生分不清被侵略国家和侵略国家,都混淆在一起分析。
2.看了上表,你想说什么?(2分)
例1:中国太弱了。中国人民要强大起来。
学生只看到中国的问题,忽略了共同点。
例2:没有战争就没有伤害。
学生采用否定的句式来回答问题,没有明确的说出关键词。
例3:中国的军事实力太差,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没有把握好关键词,偏离了话题。
例4:部分学生通过这道题泄私愤,骂街,发泄对日本的仇恨情绪。
存在问题:
这两道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题量虽不大,却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疏漏和不足。由于这种题型平时的训练量不足,仅靠考前突击训练,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也没有真正掌握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再者,学生的课外知识相对贫乏,这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拓展和训练不足有一定的关系。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课内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相关知识的补充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作文(27题,40分)
考查的题目:"我在----的引领下",半命题作文。
符合这次作文考查的要求是:写中国古代名人,重点写对我的影响,突出"引领"的作用,不限一个人,可以写多个人。
评分标准:
1写外国的名人如:贝多芬、托尔斯泰、霍金等,因为学生复习《名人传》较多,对其中的三位名人事迹较了解,但没能审清题目,酌情给分30分。
2写中国的了,但是是当代的名人、伟人。
如:雷锋、焦裕禄、毛泽东、周恩来等,最高34分。
3写父母老师的,不是名人的,在26分左右。
4写非人类的,如:《在梦的引领下》《在大自然的引领下》等。在24分左右。
这次作文考试,学生得分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
(1)出现写外国人、当代人、父母师长和"爱、梦、历史"等抽象词语的情况;(2)出现只写名人经历作品,而未提及自己的情况;(3)出现只写个人经历,而未提及名人影响的情况;
2.内容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
例如:跑步时感到疲惫不堪,突闻杜甫诗句,精神焕发,跑至终点。
3.缺乏对名人的了解,混淆名人的经历和作品。
如把《咏鹅》当做李白作品,让孔子去阻止焚书坑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