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站 中考网-天津站

天津三中校长郑焕珍:用“方舟精神”培养阳光健康学生

2010-07-10 09:57:13记者胡春艳 摄影记者刘耀辉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8日电:109年前,书墨飘香的稽古书院诞生了天津第一所官立中学,那就是天津三中的前身。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风雨历程,今天的三中校园,凝聚了一个多世纪沉淀下来的儒家文化,以及传统的革命精神,厚重而不失灵动,质朴而不乏创新。

  从斑驳的爪槐苍柏、翠柳参差的千里园、历史隽永的铃铛阁,到现代化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生物展览室和体育馆,三中校园扑面而来的是蓬勃向上的朝气和科学求索风范。校长郑焕珍说,“让三中立世百年而不变节的是这里‘诚朴务实’的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我们倡导‘崇尚质朴,品学兼重’的学风,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是‘有教养的、有大爱的’,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未来的人生将会是阳光的、健康的,真正能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关键词办学特色

  “我们希望一个世纪传承下来的精神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育人,我们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责任教育成为最高育人理念

  记者:三中是天津第一所官立中学,作为拥有厚重历史的百年老校,三中如何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探索和创新出新时期的生命力,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郑焕珍:当下,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一个学校在有良好校风、高质量教学和先进设备的同时,还要有个性化的教育品牌,即学校的特色建设。天津三中是一所百年老校,100多年的办学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希望一个世纪传承下来的精神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育人,也就是我们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创新、务实、自助、自尊”是我们的校训。三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的校园文化精髓主要体现于“方舟精神”,即以天下为己任,青年壮志,舍我献身。这是学校育人的最高理念。有人会问,这种革命献身精神,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是否还有其教育意义?当然有!我认为,在今天“方舟精神”的实质就是责任,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好的品德需要培养。从为灾区捐款,到与贫困地区孩子手拉手,我们鼓励学生“大爱天下”,这也是责任感的一种践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常年开展的“方舟小分队”活动,由简单的做好事延伸为社会奉献爱心,由最初的部分参与到而今的全员参与,让学生在其中自主感悟,以自己是“方舟小分队”的成员而自豪。几年来,学校共收到“方舟小分队”反馈信上千封,表扬信、感谢信近百封,这个走出课堂、走进社区、了解社会的平台,是一种绝好的责任教育。

  关键词“常态课标准”

  “把每节课的课程目标、讲课方式、内容要求‘标准化’,既能实现每堂课都高标准、高效率,又能解决师资水平一时间难以完全均衡的问题。”

  课程“标准化”提高教学质量

  记者: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三中做了哪些有效探索?

  郑焕珍:毋庸置疑,现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课改本身倡导的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双向改革,应该说“高考成绩”是教学成果的一项而非全部,我认为成功的教学应该包括教学成绩的提高。毕竟高考也在改革,高考本身也是学生能力的展现,课改与高考,两者之间不是完全矛盾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思考,如果每一堂课都高质量、高效率地上好,那么教学质量一定能上去,减少学生简单重复的学习。于是,我们摸索出了“常态课标准”,也就是说,把每一节课的课程目标、讲课方式、内容要求等全部“标准化”,这样既能实现每堂课都高标准、高效率,又能解决师资水平一时间难以完全均衡的问题,这是我们在新课改中摸索出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逐步完善《天津三中常态课标准》,建立说课、听课和评课的相关制度,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从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批好每本作业、写好教学反思抓起,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调控能力的同时,也重视张扬师生的个性,推进教学和学习个性化。同时,学校领导随时进入课堂,了解教师日常授课情况,加大对课堂教学督查诊断力度;坚持“教学开放月”活动制度,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以展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善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拜师结对制度,采取骨干教师“一对一”带教模式,有效解决学校师资年轻化问题,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我们把每一堂高质量的课变成“常态”,比如听课中,注重检查教学“三度”,即参与度、重复度、难易度;对毕业班重点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落实为根本”的复习课教学原则。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教师队伍

  “我们要求学生‘诚朴务实’,首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诚朴之心,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真正拥有务实之德。”

  教师应该具有大气灵气才气

  记者: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三中做了哪些工作?

  郑焕珍:一所学校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提倡教师要具有三种气质——大气、灵气、才气。我们努力构建“前瞻型”“能力型”“竞争型”的教师队伍,借此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我们要求学生“诚朴务实”,首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诚朴之心,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真正拥有务实之德。我们先后出台了天津三中自己的十余项师德规范标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教师的师德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从日常的言行举止“修师德、练师能、塑师魂”。

  在教学特色上,我们坚持“三个优化”,即“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法指导,调动主体功能;优化教学手段,开拓认知途径”,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展示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精品课展示;在基本功竞赛上,青年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论坛等竞赛活动;在学科题库的建立工作中,每个学科均已开始编辑出版具有三中教学特色的习题集。学校共涌现9名市特级教师,现有14名教师荣获区名校长、区名师、名班主任称号,4位教师入围未来教育奠基工程。

  关键词学生减负

  “减负,既包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包括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师生关系优化有助学生减负

  记者:上好高中,是为了考好大学。中学教育不可避免地要与分数、升学挂钩,您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何平衡?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郑焕珍:减负的概念,我觉得不可等同于少写几份作业、多几节体育活动这种简单的描述,减负与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勤学”之风也并不矛盾。从学校这一角度而言,立足45分钟,是减负的根本。我们提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习的优化,积极为学生的发展拓展空间。学校聚焦课堂,以改变学习方式为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达到减负的目的。

  此外,减负不仅包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包括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我们认为,师生关系的优化将有助于学生减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他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对问题生的“一帮一”活动,为师生有效沟通搭建平台。“一帮一”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是师生关系,下课了则是朋友关系。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师生之间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这有利于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他们努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记者胡春艳摄影记者刘耀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