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中学简介
在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与南京路交口,有一座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校园建筑,园内一棵枝叶繁密的百年古槐散发着勃勃生机。
校园内,教师步履匆匆却不失风度优雅地走过,学子们纷纷与教师颔首致礼。有师生的真挚交流,也有学子的热切讨论,一种朴实无华的清新迎面扑来。
学校的教育博物馆里,映入眼帘的是古旧的物理、化学仪器,百年前的生物标本;挂在墙上的是典雅庄重的校园规划蓝图,这一旧一新,书写了这所百年名校的浓墨重彩。这就是海河中学。
在教育高速发展的天津,正有一批象海河中学这样的历史名校,用厚重的文化积淀打造着特色教育。
海河中学
海河中学从历史向现代走来
在海河中学的会议室里,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学校未来规划图,几位负责人围在四周指指划划,热烈地讨论着,眼神中充满了期盼。
副校长卞永海告诉北方网记者:“学校的整体规划已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就等开工建设了,不久,海河边将矗立起一座大气却内敛的建筑,成为一道景观。”根据规划,学校的占地总面积将达到4.36万平方米,是目前面积的近三倍。四至范围为:东至海河西侧河岸线,南至港建里和自来水综合楼用地,西至解放路道路中心线,北至南京路道路中心线。
卞永海说,未来海河中学示范高中校的规模大约是58个普通班,共约2500人,比现在增加600人。学校整体采用集中型的古堡式布局,分为三个庭院,其中包括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和宿舍楼。沿解放南路一侧,设置标准的250米环形6跑道运动场及两个标准篮球场。“一个辉煌了百年,发展了百年,又希冀并孕育着另一个百年辉煌的学校,多么让人期待呀!”卞永海感慨地说。
自1907年创办,一百年来,海河中学绘写了一卷卷英才俊杰的群英谱――坚持真理,不畏强暴,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英勇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张志新;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茹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作家航鹰、导演毕力;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女儿吉瑞芝;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赵宝琛;六次打破女子定点跳伞世界记录的著名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天津市首位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女警官孙桂馨……此外,不同时期的政府官员、银行行长、法院院长、大学校长中也不乏海河学子的身影。
百件老教具现身海河中学 均百岁高龄多德国制造
在学校的教育博物馆内,记者见到了并称“镇馆三宝”的博文书院界碑、德华中学故园图片和女一中的资料图片,各时期的教育相关资料,甚至一些古旧的物理化学仪器、生物标本也陈列其中,展现了这所学校的百年发展历程。
学校把教育博物馆作为学生的教育基地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有限的占地面积使得外延发展受到限制,但学校把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作为学校发展的两翼,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相继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终端设施和校园网站,基本实现了教师备课电子化、教学环境网络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教学管理科学化。
现代化的电教设备
海河中学党总支副书记郭连云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学校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严格控制课时,不准随意加课,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考试密度。学校成立的专家督导组进一步明确了专家治校的发展战略。学校组建的导师团更是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化,力求使每一个教案都成为经典,力求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
郭连云说:“海河中学并不是简单的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更重视学生的人品、才华与能力,特别重视由学生自我组织管理,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锻炼才能,自己教育自己。”
改扩建后的海河中学效果图
近年来,学校航模、演讲与口才、信息技术、声乐团、管乐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二十几项社团活动屡屡在市、区竞赛中获奖,累计培养的各类特长生达1800多人次,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海河中学由来:1907年,德国外交部委任德国人博尔克在北洋西学堂旧址上创办了德华中学堂。1919年1月7日,天津教育界著名人士、时任教育局长的李金藻出面,将德华中学接管。1924年,鉴于当时直隶省无女子中学的状况,经直隶省教育厅批准兴办女子中学,开始进入女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天津市解放后,学校由军管会接收,1949年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学校开始了历史性的跨越;1968年,学校开始男、女生兼收,更名为“天津市海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