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站 中考网-深圳站

14岁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父母再难也要陪孩子度过!

2017-10-30 14:21:54紫小涵

  14岁的孩子,正当青春期,易冲动、不听劝,但同时,14岁又是一个可塑性最强的“造型期”,面对这些迫切要长大、要独立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14岁”现象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一则骇人的新闻:

  14岁少年小肖在网吧刺杀了自己的父亲。报道中写道,小肖的作业本里有一道题,“当你的父母错怪了你时,你会怎么办?”

  他如此回答:宽容、沟通、交流。

  可以相信,他是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也希望自己能与父母沟通。但是,正如新闻里描述的,当爸爸把他从网吧里揪出来扇耳光时,他没有说一句话。接下来,他向爸爸掏出了弹簧刀……

  在这起弑父的人伦惨剧中,不难注意到,这位少年正好处在14岁的年龄。

  无独有偶,在近期的现代教育大讲堂中,主讲嘉宾、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提道:

  当孩子达到14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而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长倾诉,甚至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

  “14岁”是个危险期

  英国科学家曾进行过的一项研究证实:

  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龄是14岁。

  英国研究者对9~35岁的男性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记录,受试者被要求玩电脑游戏。通过记录参与者对游戏结果的满意或者失望程度,科学家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青少年更热衷于能够让他们感到刺激的危险行为,其中14岁的少年最为突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分析认为:“与儿童有所不同,青少年能够权衡自身行为的好坏利弊,但他们更关注这些行为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刺激,而不是安全与否。”

  还有一些初中年级段的班主任教师反映,14岁左右的年龄属于成长中的一个“危险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有着十余年初中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教师,她曾针对14岁左右学生的教育问题撰写过一篇论文。王老师提到,14岁左右的学生通常存在以下六种心理特征:

  第一,自我感觉“长大了”,表现自我的意识增强;

  第二,不成熟,讲歪理;

  第三,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

  第四,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承受压力的心理空洞出现;

  第五,出现消沉、颓废、麻木、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感;

  第六,出现暴躁、报复、易激动、寻求刺激等现象。

  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姓张的男生,学习成绩优良,却在与同学相处中常常出口伤人,动辄打人。他多次学着影片中的武打动作伤及他人。当问及他做这些事时是怎样想的,这位男生的回答却是轻描淡写:“和同学并没有矛盾,就是想发泄。”

  “14岁”是最佳塑造期

  尽管14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教育专家冉乃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

  “14岁是危险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冉乃彦认为,对孩子来说,14岁左右的年龄就是这样的关键期,家长要抓好孩子的这段关键期。为了说明少年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性,他举了几个成功名人的故事:

  桥梁专家茅以升14岁看到桥梁垮塌压死人后立志要修建最牢固的桥;

  14岁的爱因斯坦和两个同伴谈论世界新闻、科学成就,后来他们三个全部成为科学家。

  冉乃彦强调说:“14岁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也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让孩子顺利发展。”

  家长怎么做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能给孩子哪些引导和支持呢?对于这一年龄孩子的家庭教育来说,家长最难处理的问题,就在于“叛逆”、“不听劝”,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叛逆,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主要有如下四种表现:

  1.很多家长会认为这个叛逆的孩子是这辈子用来折磨自己的,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2.面对叛逆的孩子,自己感到无能为力,完全失去了对孩子的操控能力;

  3.孩子已经让家长疲惫不堪,陷于绝望,同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热情;

  4.很多家长感觉到很自卑,责怪自己教育孩子的无能和失败。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门策划 更多
进入热门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