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学生课堂行为偏差的原因
初中生课堂行为出现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水平低。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暴长,心理发展滞后,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有时不能明辨是非,甚至认为恶作剧好玩。好冲动,自制力弱,不能及时控制自己不当的行为。
好表现,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初中生好面子,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更多关注,他们会创造或利用机会表现自己,常常有些哗众取宠的举动。青春期萌动,随着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觉醒,他们希望有与众不同的举动,让异性刮目相看。
逆反心理。初中生进入逆反心理阶段,他们有时不服管教,特别是在公众场合遭到批评他们觉得失了面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有意和老师作对。老师越生气,他越高兴,觉得自己的不当行为取得了满意效果,接下来可能要酝酿新一轮的报复措施。
偏科。有的孩子不喜欢哪门课,上那门课时或听不懂或不想听,旺盛的精力在学习上找不到出口,就发泄在其它方面,在课堂上弄出一些荒唐之举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找出原因后,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疏导课堂偏差行为:
完善自我意识,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让半懂事半不懂事的孩子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消极的自我概念是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 原因。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以一个“好学生”的标签要求自己,就会减少问题行为。提高控制力,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
运用角色扮演技术,学会换位思考。让有问题行为的孩子扮演老师,家长扮演这名有问题行为的孩子,设置课堂情境,让他能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问题行为,换位思考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橡皮圈中止法。教会孩子运用橡皮圈中止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一旦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产生就狠狠地弹套在手腕上的橡皮筋直到念头消失、不当行为停止。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
偏科生要补短。根据木桶理论,短板科目是制约偏科生发展的瓶颈。偏科生由于基础不好,学习动力不足,所以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狠抓基础补缺补差,这些任务要放在课余时间落实。当他们补好基础,能听懂上课内容,注意力自然会转移到听课上。返回家长帮资讯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