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站 中考网-深圳站

初中科学大发现:【鱼趣】叫声宛如婴儿啼哭的娃娃鱼

2011-08-10 10:02:00佚名

  娃娃鱼,又被称为人鱼、孩儿鱼,唐代《本草拾遗》中称鲵鱼;明代《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帝鱼。其实它并不是鱼,而是与青蛙同类的两栖动物,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学名叫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因其叫声“唔哇,唔哇”,宛如婴儿啼哭,故人们称之为娃娃鱼。

  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是研究动物进化的活材料,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娃娃鱼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中上游支流地区,尤以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和陕西等省为多。娃娃鱼形状怪异,其体扁而粗壮,两侧有纵列的皮肤褶。头大而阔扁,口裂宽,象大河鲶嘴。上下颌长有又尖又密的牙齿,捕捉时要小心咬手。其背腹面有稀疏而成大排列的疣粒。眼睛细小,无眼睑。尾部侧扁,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尾端钝圆。四肢短而肥壮,前肢似“手”,后肢如“足”。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润滑,能分泌粘性很強的粘液。体色一般为褐色,具不规则的深色花斑。因环境和栖息地不同,体色有棕色、红棕色、黄色、金黄色、灰色和银白色不等。

生物_娃娃鱼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河边石洞及冷水性小溪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有洄流水的洞穴中。它生性胆怯、怕光,习惯昼伏夜出。白天行动呆滞,夜晚则异常活跃,常常爬出洞外,寻找食物。娃娃鱼栖息的洞穴,一般不随意变动,夜间外出觅食,仍回原洞,而且一洞一般只栖居一尾。它常常是隐蔽在洞口,静候猎物路过,然后迅速出击,呑而食之。故有娃娃鱼“爱吃自来食”之说。它“吃晕不吃素”,属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食物有鱼类、蛙类、虾蟹、蛇鼠、及水蜈蚣等,幼体还吃水生昆虫、水蚯蚓等水生动物。它生命力強,能忍饥耐饿,几个月不吃东西也不致饿死。但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又显凶残,常有同类相斗,弱肉強食的现象。娃娃鱼冬天不完全“冬眠”,只是深居洞穴和深水中,较少活动。在炎热的夏天,它还常爬到浅水滩或石块上作夜间“乘凉。

  娃娃鱼在水质良好、饵料充足的自然环境下,生长速度较快。常见个体1-5公斤,最大可达100公斤。人工养殖下,以2-5龄生长最快,体重1-2公斤的个体,年最大增重倍数达到2倍以上,即养一年可以达到2-4公斤。它的最佳生长水温为10-20度,水温低于6度和高于28度即停止生长。

  娃娃鱼的生殖方式奇特。其中有一个类似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在自然界中,娃娃鱼一般要5年才能性成熟,繁殖季节为5-8月份。卵生,行体外受精,卵似珠链带状,卵粒大,吸水后有三层胶质色膜,卵径1.5-1.7厘米。一般尾重2-3公斤的娃娃鱼产卵700-800粒。雌性娃娃鱼产卵后,“任务”即告完成。雄性娃娃鱼从此就要担当所有的孵卵任务,直至30-40天后,幼苖孵出为止。刚出膜的幼苖长3厘米,有3对红色外鳃,靠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一个月后才开口攝食。此期间四肢未健全,不能爬行,称仔娃娃鱼阶段。转为外营养后直到生活的第三年,外鳃消失,才完成变态,为幼娃娃鱼阶段。这期间的食物为小昆虫、小鱼虾以及昆虫的水生幼体等。待转为以肺为主要呼吸器官后,形态再无异常变化,即进入成娃娃鱼阶段。

  娃娃鱼是一种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的大型两栖动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娃娃鱼具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对贫血、霍乱、痢疾、血经等有显著疗效,食用价值高。同时,娃娃鱼又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1989年在新加坡国际观赏鱼评比中,它获得了第三名。因此,娃娃鱼是集食用、药用和观赏于一身的珍稀名贵动物,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市场售价每斤已达到800-1000元。为了保护娃娃鱼这一珍贵资源,我国除划定保护区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人工繁殖研究。1978年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和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首获成功。此后,湖北、四川和广东都在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试验。2000年后,湖南张家界和江西宜春等地还建立了较大型的娃娃鱼养殖基地。

  总的看来,娃娃鱼饲养不是大问题,人工池养完全可以。目前主要是人工繁殖技术甚难,大批量苖种不易获得。问题在于它的繁殖季节长,人工催产发情不同步,受精率低;加之孵化时间长(达30-40天),水质不易控制,水霉甚多,成活率低;此外,在幼苖阶段中,适口饵料的供应和配套等一些技术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因此还不能形成大规模生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门策划 更多
进入热门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