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站 中考网-全国站

考前焦虑、抑郁不是病,中考家长请勿将压力转嫁给孩子

2016-04-19 09:46:12中考网整理

  中考一模,二模,体测……接二连三的大考,使每年的6月都让家长和孩子紧张不已。作为家长,有没有发现孩子最近有如下症状:

  焦虑、紧张、疲惫、烦躁;记忆力下降,越想记住的东西越记不住、越是着急更加记不住、容易感觉心慌意乱、情绪反复明显、本来会做的题也变得不会做;茶饭不思、晚上睡不着、常做噩梦;有些人会出现常常想上厕所、手脚冰凉、头痛、头晕、两眼发黑……

  专家认为,这是“考前综合征”的表现,即紧张、疲惫、焦虑、烦躁等,其结果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易集中,成绩不够稳定等。然而,大考逼近,不仅考生严阵以待,连家长也如临大敌:理与不理、管与不管、问与不问、陪与不陪……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那么,家有考生,作为父母又该如何“作为”呢?备考冲刺期,孩子的“变”,你能驾驭吗?

  1考前焦虑、抑郁不是病

  临考前,平时不失眠的失眠了;平日好胃口的也味同嚼蜡;乖乖女变成暴躁妹;乐观儿成了抑郁男……何解?医学上,对这种“混沌”有一种称呼:考前综合征。

  一般来说,心理上的焦虑、抑郁也会从生理上表现出来,诸如失眠、肠胃不适、身体某部分疼痛等,这时家长就要学会分辨,如果孩子的“病”是有阶段性的,有时间、场地的特征:如备考其间、上学其间,那就要考虑是否是考前综合征。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就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也称为焦虑障碍)。

  真正由考试焦虑紧张发展为焦虑症的概率只有10%-20%,一般在焦虑初期治疗的效果最好,演变为焦虑症的机会也会越小。

  2如何看出孩子有“考前综合征”

  “中考备考中最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的时间段是第一次模拟考前后。”,“一模”后,不管考得好与不好,孩子都极易陷入“混沌”———考得好,会担心接下来的几次考试能否正常发挥,如何保证正式考试不会“失手”;考得不好,对自己的期望值就会下降,失去信心,充满挫败感。

  其次,对考试的过度“关注”是导致考生染上考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那么,家长该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患有考前综合征呢?专家提醒可从三个方面注意———

  ①当你的孩子出现明显性的情绪反差,以及明显的食欲改变、身体有类似感冒症状的时候,你的孩子正处于考前综合征的初发阶段;

  ②当你的孩子情绪反复加强、焦虑而烦躁、睡眠质量变差、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的时候,你的孩子已经处于中度的考前综合征,这个时候需要让孩子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

  ③当你的孩子明显表达不想参加考试、或开始有逃避的想法和行为、情绪更加的不稳定时,你的孩子正处于高焦虑状态的考前综合征中,这个时候家长务必带孩子去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以使孩子能尽快舒缓并能正常回到学习状态。

  3请家长不要将压力转嫁给孩子

  有家长提出困惑:性格内向、外向是否影响孩子容易发生“考试心理病”的概率?对此,黄家良的解析是:性格内向、外向是一个人的天性部分,无分好坏、优劣。容易有考前综合征的考生多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缺失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二是对外在的影响过度敏感。这两个特点越强则考前综合征越明显和容易被强化。

  家长能否帮助孩子平安度过备考期,家长首先不要将自身的压力转嫁给孩子,此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停止在孩子面前反复讲你们自己所谓的价值观、期望值之类的废话;

  ⑵停止过度关心;

  ⑶停止无休止的唠叨和自卑自怜的行为;

  ⑷停止你们自己的焦虑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⑸容许孩子有自己的休息放松的方式;

  ⑹容许孩子的情绪表达、而停止自己的反击;

  ⑺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停止你的说教而成为一名专心的听众;

  ⑻提供孩子适当的营养和安静的环境是家长应尽的义务;

  ⑼提供给孩子每天有一个共同聊天的时间,内容与考试无关的;

  ⑽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的改变,以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4踢好“临门一脚”

  大考当前,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这一考呢?

  防失眠:提前两周做“深呼吸”

  考试临近,失眠现象越来越明显,焦虑也会随即而来,如何避免?考前两周,有失眠现象的考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每天晚上练习,每分钟10次,重复一百次,有利于放松神经,帮助尽早进入睡眠状态,以及缓解焦虑。

  防紧张:“亲密友人”不宜陪考

  消除考试紧张,除了考试后,家长不应和考生谈论考题、不要唠叨之外,如何陪考也是一个学问。一般来说,考场就近、道路安全的就不建议家长陪考。若非陪不可,如年纪较小的小升初考生,建议选平时和孩子关系不是很亲密的亲友作陪较为合适,一则可以稳定考生情绪,二者在相对“不熟”的人面前孩子也会变得坚强,不容易脆弱和怯场。

  防慌乱:平时穿什么,考试也穿什么

  考试当天的穿着一直没有明显规定,建议“平时穿什么,考试就穿什么,越少改变越好”。到达考场后,建议和老师、同学之间相互打招呼,有利于心情放松。“有的考生实在紧张,建议赴考路上可听一些欢快的音乐,可以调节一下心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