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的现象,虽然他学习也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是不好不坏,停留在某个固定的水平上而不上升,有的甚至还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呢?
某知名教育学家说: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其特点表现为:在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在熟练练习的中后期,技能的发展并不是像刚开始训练时逐步提高,而是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暂停”之后,成绩又逐步上升。
高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总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理因素。如身体状况欠佳,较为疲劳,或者生病,常常使人精力不支,从而造成心智技能提高缓慢或者下降。
第二、心理因素。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习动机的减弱,厌倦学习,或者缺乏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急于求成,一旦遇到成绩不如意就自怨自艾、心情急躁等,这些心理因素都可造成成绩的停滞不前。
第三、学习方法的原因。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心智活动,成绩的提高需要改变旧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 之以建立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在人们没有完成这个改造之前,成绩就常常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是由于活动结构的改造往往是不容易的,采用新的方 法也会遇到新困难,所以在改造之初,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可能会有所下降,因而练习曲线停留在固定的水平上或暂时下降。当经过练习、完成了改造过程后,成 绩又会提高。
第四、学习内容增加。随着学习的逐步加深,学习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从范围上来看知识的容量在增加,从程度上来看 难度在加深。这就更需要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理解透彻,运用熟练,而且要把握知识各部分之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如果前面 所学的某些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透,运用不熟,那么就很难形成准确、严密、清晰、连贯的知识网络,因而在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其学 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很难继续提高了。
那么,如何克服“高原现象”,使孩子的智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