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站 中考网-全国站

沈阳中考写作文的十个原则之二——缜密

2014-04-14 13:15:14中考作文直通车

  沈阳中考网:沈阳中考写作文的十个原则之二——缜密。

  思路缜密,是一个良好习惯。

  四面漏风的思路,就像一个浑身是洞的破壶,不论装点儿什么,都会四处洒满地,而且洒到哪里全看破洞的位置,壶自己是说了不算的。更难堪的是,这样洒了一路之后,等你真要往杯子里倾倒的时候,恐怕就所剩无几了。如果你装的是好东西,这样洒起来就是暴殄天物,如果你装的是脏东西,这样洒起来就算是污染环境。

  缜密的思路,就是完好无缺的容器,不管装上什么,你都收放由心,趋止随意。有了思路缜密的习惯,你就有了一个高精密的加工厂,可以在里面加工任何高精尖的装备。这大约也算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吧。

  这种思路缜密的习惯,不仅是写作训练的前提,也是写作训练的结果。我们用它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作使之不断完善。

  下面我们就围绕文章,来具体谈谈思路缜密的问题。

  对一篇文章来说,缜密不是拔高,而是封底,不是添彩,而是补阙。也就是说,缜密的文章,不是那种刻意求精彩的文章,而是那种努力求无漏洞的文章。缜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到极处,无过本身就成了最大的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过其实是很难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有碍眼的硬伤和纰漏。我们也许会说,漏洞并不影响它的优秀,但这只是那些懈怠者借着别人的优秀来安慰自己的托辞,事实情况恰恰是,如果没有那些漏洞,它们会更优秀。

  当然,对作文来说,缜密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道理是一样的,缜密,能让作文更加优秀。下面,我就大略谈一下作文中缜密的问题。

  议论文该如何缜密,我们已经谈了很多,比如为论点消毒,自圆其说,比如论理的原则,归根到底,就是全面的考察、细致的分析和完善的论证。如是深入研究问题的所有侧面,不止是正反两面,一些侧出侧入的角度也不能忽略。

  以“改变”为例,不只是什么东西应该变,什么东西不应该变,而且还有应该变的东西什么情况下不适合变,什么情况下适合变;不应该变的东西什么情况下应该变,什么情况下不应该变。养成一人一事一理必从六到八个角度审视一番的习惯,缜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记叙文该如何缜密,我们在前面讲过一些,但不及议论文详尽,这里再简单归纳一下。

  记叙文的缜密分成两部分,一是情节缜密,二是观点扎实。

  情节缜密需要厚积薄发,也就是把3000-5000字的材料裁剪成800字的文章,材料要尽可能详实,情节演进到观点提炼,要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只有夯实了材料,才能言之有物,才能举重若轻。对材料要有完整的把握和认知。据说上帝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无所不知,某个角落一片叶子被风吹落,上帝都洞若观火。作者就是自己文章的上帝,对文章中写的事情也要做到无所不知,不仅是对800字的内容涉及的事情无所不知,还要对5000字材料包括的内容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情节缜密的最根本保障。你知道到什么程度,情节就缜密到什么程度。如果在你的故事里,偶然掉下一片树叶,你也洞若观火,那你的情节不需任何特别的经营,自然就是缜密的。

  观点扎实需要对故事含义的透彻了解。但深入了解不是钻牛角尖,而是要在全局掌控的基础上对细节含义事无巨细的了解,你必须了解每一个情节故事意味着什么,对你的观点来说意味着怎样的影响,只有对整个故事的这种含义层层累进的了解,才能最终熔萃成一个稳固扎实的观点。归根到底,想要提炼扎实的观点,依然要对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含义无所不知。

  缜密并不只是细致周密,缜密的首要前提是全局观,对全局的掌控程度,决定了缜密的程度。由此可见,思路缜密的习惯,首先是全局着眼的思维习惯,其次才是细致周密的分析习惯。若没有全局观,细致周密的分析只能是琐碎的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精致则很精致,缜密是无从谈起的。[查看原帖参与讨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