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站 中考网-苏州站

2012年9月苏高中完成和文庙“二合一”

2012-03-09 09:24:18中考网编辑

  今年9月,苏州中学校园改造将全面竣工,届时千年府学、百年苏中将焕发容光,更长精神和风采。眼下,改造工程紧锣密鼓,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然 而,因苏中的校园改造方案一直没有向社会曝光,改造后的苏州中学将以怎样骄人的新容示人,对于市民来说一直是个谜,也因此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昨天,记者在 苏州中学一睹校园改造效果图,听到了苏中校长讲述的改造细节和精彩之点。

  投资1.265亿,重塑苏中新形象

  历史上的苏中辉煌无比,但发展到今天校容校貌已难以与它胜人一筹的名校内涵相匹配,甚至不敌苏州的多所四星级高中。根据市教育局有关人士介绍, 这次校园改造就是要以它的历史为基点,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合理划分校园的功能区域,拆建、复建、新建及改造部分校舍,改善道山和春雨池、碧霞池、泮池 等地的周边环境,让校内建筑与园中山水同辉,重塑苏中新形象。

  校园改造的总投资达1.265亿元。改造中,将新建主要建筑5处,分别为国际书院、艺术中心、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尊经阁(校史馆),对校内所 有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的里里外外进行改造装修。改造工程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完成了图书馆、体育馆等处的改造,艺术中心、国际书院、 尊经阁和学生宿舍及食堂同时在建。今年9月,改造工程将全面竣工。

  “左庙右学”合分自如,再现历史风貌

  苏中所在地,是北宋范仲淹创办的苏州府学,与它一墙之隔的是范仲淹在同一时期建造的文庙。中国历史上的“庙学合一,左庙右学”的格局,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并在中国大地上存续了近千年。改造苏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在改造中做到了“尊重历史,挖掘底蕴”。

  在邻近文庙的改造工地,原苏中大礼堂的位置上,一座伟岸的古建筑雏形初现,只见它全木结构,上下两层,双坡屋顶,飞檐灵动,建筑风格与文庙建筑完全一样。在新古建的前面约20米处,是文庙的围墙和文庙内的明伦堂。

  苏中副校长王磊告诉记者,历史上这里有敬一亭、尊经阁,都是文庙中的建筑,上世纪中期被毁,新建的古建筑就是尊经阁,按原样建造,位置刚好在文 庙的中轴线上。建成后,阁前的这道文庙北围墙将被拆除,明伦堂的北墙上同时开一扇门,这样门一开,文庙、苏中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门一关,庙学 又能自成一体,功能区域彼此独立。如此合分自如,非常巧妙地再现了“左庙右学、庙学合一”的历史图景。

  在尊经阁东侧与文庙的西围墙之间,将增设半亭、碑廊、方亭等园林景观建筑,形成一个与文庙完全统一的文化历史区,用来陈列同苏州府学相关的一些 石碑等文物。这样一个空间过渡,很自如地将文庙与苏中的气息接到了一起。据苏中校长张昕介绍,新建的尊经阁将是苏中的校史馆,在适当的时候,它同已经改造 好的学校图书馆一起,会对外开放,成为市民感受苏州文脉的绝佳地。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智德之门寄寓办学精神

  学校的功能区域离不开三大块,教学、运动和生活。一直以来,苏中功能区域安排得并不合理,食堂、宿舍都散落在教学楼中,而图书馆的布局不够现 代,运动场地也明显不足。改造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王磊指着改造效果图告诉记者,改造以后,三块区域界线清晰,北部是教学区,教学区中又分成国际书 院、普高两个区域,西南部是运动区,东南部是生活区,集中了食堂、学生宿舍等。生活区有门直通校外,这样食堂进货的车辆就不用再走面向人民路的正门,生活 区也能自成一体,方便管理。

  苏中校园改造注重功能,也讲求美观,更追求在建筑中寄寓学校的精神品质。改造中复建的智德之门是这一改造思路的代表。张昕告诉记者,苏中曾有 “智德之门”,由省立苏州中学首任校长汪懋祖建造并题词,原建于学校现大门范仲淹塑像处,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这次重建的智德之门位居北部教学区内,坐 北向南,横跨东西红楼之间的草坪入口处,仍是当年的全色灰砖,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格。上面的“智德之门”四字依然是老校长汪懋祖的手迹。

  在教学区内,竖起这样一座纯形式感的建筑,对此,张昕解释:这既是对开山校长的纪念,更是一次对苏中办学理念的建筑呈现,说明苏中培养人才,重德重智,强调全面发展,同时复建智德之门,也是希望每天在门中来来往往的学生,心怀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成长。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