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站 中考网-石家庄站

2012年河北省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评析

2012-07-02 11:47:47佚名

典雅中透着清新,厚重里融进亲切

2012年河北省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简评

  2012年河北省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秉承了河北省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的一贯思想和理念,在全面体现考试要求,落实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超越。

  一、在正确价值引导中彰显着立意的典雅

  思想品德课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中考试题要从关注考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问题的设置都要体现、渗透正确的价值引导,具体而言,就是试题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要求。今年的试题在这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首先,试题的情景材料积极、阳光--“小龙对我国科技成就的喜悦之情”“公民王某主动回村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援疆医生余文丽对维吾尔族群众的付出”“郭明义的感人事迹”等,都渗透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问题的设置着眼于引导考生加深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切、理解和认识--“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概括得出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简述郭明义及其爱心团队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等,都蕴含着积极的情感、态度因素。今年试题,最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方面新发展的是第26题。

  26.参与生活,简要回答。

  生活中,人们对食品、药品等商业领域中的虚假宣传深恶痛绝。下图是“如果遭遇虚假宣传,你会怎么做?”的网络调查结果:

  (1)如图所示,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用图中的字母表示)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你赞赏?

  (2)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面对虚假宣传,图中显示了A、B、C三种态度和做法。这三种态度和做法,无论从体现出的个人品质,还是对社会影响,均有高低优劣之别。要求考生不但要选择最赞赏的做法,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还要回答这种做法对社会的影响,每一个问题都反映出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该题开创了一种整体、直接、集中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形式。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关注及形式的创新,不但显示出了试题立意的典雅,也将促使教学重视全面落实学科的课程目标,尤其要扎实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在多样化的选材中充盈着生活的清新

  教育家怀特海说过,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要使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充满活力,就要使它与生活结合,赋予它生活的意义。河北省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始终坚持生活化的理念,今年的试题更加多样化地选择情景材料,更多设置生活化的问题,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认识、参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入题的生活情景,既有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等政治领域内的生活,也有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郭明义及其爱心团队的事迹等文化领域里的生活,还有对商业领域里虚假宣传的网络调查结果、个人信息被泄露等社会层面上的生活,展现在考生面前的是一幅幅真实的生活情景。

  设置的问题,既有“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你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等指向对生活的选择和分析的,也有“概括得出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概括上述人物共同之处”等这样指向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的,还有“说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要求”、“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你认为最应该尊重同学的哪一项权利”等这样指向个人生活要求的。这些问题不能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需要考生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思想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总之,试题源自生活,问题指向生活,立意体现生活的意义,使试题充盈着清新的生活气息,明确地显示了试题“走出教材、走入生活”的教学导向。旨在促使学科教学走出过度知识化、过分强调记忆的窘境,突出生活在教学中的根基作用,引导学科教学不断地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三、在思维能力考查中凝聚着学科的厚重

  侧重学科能力考查,强调能力考查的多样性,是河北省思想品德试题的显著特点。突出思维能力考查是今年试题在能力考查方面的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首次将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显性化。第27题问题(1),采用了整理思路这一新的设问形式--先给出分析问题的思路要求,然后依据三个材料列出三个有待填补的思维链条,最后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内容,将这些思维链条填补完整。要求考生不但要正确理解材料、整体把握所学内容,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明确的思考方向,清晰的思考过程。这种考查方式是以对学科教学深刻理解、对教学目标准确把握为基础的,是对分析说明题功能的新拓展。

  第二,加大了概括能力的考查力度。第27题问题(4)、第28题的探究二、第34题问题(4),都对考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对考生整体认识、理解、分析社会生活能力及概括得出结论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7题选用的三个材料,这三个材料看似不相干,但对三个材料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材料一反映的是城乡协调发展,材料二反映的是区域协调发展,材料三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个材料均涉及到了对人的关注,这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三个材料的主线。由问题(4)可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三段材料内在的“魂”。试题这样设计,意在引导考生站在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思考、理解材料和问题,认识现代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思维能力考查的强化,展现了学科内容深刻的生活内涵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体现出学科内容的厚重。这样设计试题,旨在引导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

  四、在展现人的作用中蕴含着教育的亲切

  题中有“人”,使题有“魂”,是今年试题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方面,整张试卷处处将中学生放在主人公的位置,体现“我”的理解、“我”的判断、“我”的认识、“我”的做法。另一方面,全卷几乎每个题目都以“人”为中心。选材或表现人的行为、境界,或体现人的贡献、影响;设问或指向人的价值判断,或提出对人的要求,或分析人的作用。意在体现人与社会的互动--社会对人的要求,人对社会的影响。润物细无声的陶冶,使考生感受到教育的亲切。如第32题,它以人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为主线,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领域、不同量级的4个人物放在一个平台上,要求考生结合每个人物各自的经历、事迹,分析他们各自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作用,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4个人物的共同之处。问题按照先分(问题1至3)后总(问题4)的思路设置,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认识到无论什么时代的人,无论哪个领域的人,也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要肩负时代和社会的责任,热爱自己的国家,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作为压轴的综合题,其立意高远,对考生有明显的人生启迪,充分体现了试题的教育功能,对全卷具有提升的作用。

  试题中有“人”,意在体现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生活中的人,突显人的作用和贡献,传递人的精神和品质,使试题灵动起来,有了自身的“魂”。这样设计以期引导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

  文章来自石家庄e度论坛http://bbs.eduu.com/thread-1552763-1-1.html

  小编推荐: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预估2012年石家庄各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