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 中考网-上海站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桃花源记》考点整理(2)

2017-02-20 14:17:44中考网整理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

  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③百姓生活富足、和乐。

  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编辑推荐:

2017上海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考点整理

2007-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及答案汇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专题 更多
进入热点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