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创新实验班成了升学强化班
培育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呼唤。在回应这种呼唤时,惯常的思维是“创新人才应该怎样培养?”但在17日举行的“人民教育家论坛·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思想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的提问却是“创新人才可以培养出来吗?”他的观点是,创新人才只能是自主成长起来的,而不是被刻意培养出来的。
学校教育要适当“留白”
“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思想研讨会”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作为首位报告人,徐向东把话题聚焦当前广受关注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自己‘冒’出来的,而不是被他人‘养’出来的。”徐向东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管理,他认为,学生的创新素养需要不断敞现和生成,而不能按照固定的模式预定和塑造。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最需要做的是,为学生不断敞开越来越广阔的希望空间,而不是打造越来越固化的“机械模具”。
徐向东说:“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是让青少年自由的心灵升腾并释放出无限活力,然后用他们充沛的活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世界,而不仅仅是按照我们的意愿创造我们规定的理想世界,更不是固守我们创造出的世界。学校应该通过适当的‘留白’,在校园中为学生敞开高品质的自由空间。”
创新实验班存在不少误区
对徐向东的观点,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大教授陈玉琨颇为赞同。他不无痛心地说:“一些学校借‘创新教育’之名,举办这个活动、那个活动,但很多都是功利、短视、浮躁的做法,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他认为,当前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松绑。
近年来,不少高中开办“创新实验班”,但其中仍存在不少误区。有校长对外炫耀“创新班的学生百分之五六十能进北大、清华”,以此来提高社会吸引力。陈玉琨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这样的创新教育已经变味,成了升学教育的强化。”
一些创新实验班在常规文化课之外再增加大量的实验、活动,学生压力很大。陈玉琨的观点是,创新教育应为学生松绑,提升他们的自信。“学校要敞开空间,学生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而不应一厢情愿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而对一些学校把创新教育简单理解为创新技能培养的做法,陈玉琨提醒,创新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