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能否解郊区教育之渴 沪又添53所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经纬实验学校的同学们正在崭新的校园里奔跑。位于宝山区的经纬实验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
昨天一早,在宝山区大场镇纬地路155号上师大经纬实验学校操场上,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300多名新生庄严注目,敬少先队队礼。第一次开学升旗,对这所今年建成招生的新学校来说,意义非凡;对从此能就近读书、享受优质教育的孩子们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2011年新学年开学,本市郊区又有53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开门纳新。在近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导出至郊区、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聚集等背景下,2008年起,本市开始以常住人口新的基数配置教育资源。那么,这些郊区新建学校,是否受到周边居民欢迎?又能否成为缓解城郊上学难、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一剂“良药”?记者实地探访。
建校初衷何在
——解决城乡学生数“倒挂”问题
“在宝山区入学的新生中,户籍学生与外地学生数目出现‘倒挂’,始于去年。”宝山区教育局局长楼伟俊说,“今年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户籍孩子6000多名,非户籍孩子7000多名。宝山目前户籍人口90万,外来人口100万,预计今后几年这样的‘倒挂’现象仍将持续。以前中小学、幼儿园按户籍人数配置,现在得改为按常住人口规划落实。”
城乡接合部的宝山面临的情况,是本市城乡教育格局变化的缩影。近年来,郊区学生数已反超中心城区,占全市学生数的71%;去年小学一年级新生中,非本市户籍孩子已占52%。而在一批郊区新规划的城镇,新上海人、外来人口、农村人口“三流叠加”,人口规模从四五万激增至十几万,中小学、幼儿园告急——新增学校迫在眉睫。
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透露,公建配套学校,是不少郊区县新增学校的主要“家底”。
拿近年外来人口迅速增加的大场地区来说,大场镇原有几所学校压力明显可见:上大附校,每个年级招生达8个班,每个班人数超过40人。附近的经纬绿洲小区里,就有不少适龄学生首选该校。不过,按照小区配套,今年6月建成经纬实验学校,9月开学便出现“分流”效应:原计划首年招生4个班,结果一下招了10个班。按规划,可容纳4万居民的经纬绿洲小区,总共将配建3所幼儿园、2所中小学。
奉贤区曙光中学,是郊区学校扩建的一个典型。车行至奉贤区新奉公路,大老远就看到其气派开阔的新校区。迎面是一个造型独特的体育馆、可容纳600人的报告厅,西侧是拥有48间敞亮教室的教学楼,东侧是8幢鳞次栉比的学生宿舍。宿舍4人一间,空调、热水一应俱全,还有图书馆、标准操场、篮球场、排球场、手球场、超市……校长蒋东标介绍:“原先的老校区,不仅教室面积不达标,还会出现漏水、断电、墙面剥落等问题,有些不堪重负。新校区占地150亩,投资近2.7亿元,按高标准建设。市教委前期投入6000万元,其它主要靠区财政投入和企业赞助。”
别小看环境的吸引力。曙光中学高一新生卫雨清说:“去年姐姐考高中时,就因为这所学校条件不好没填报。今年我填志愿前,特意和父母先来看了一圈,真喜欢这环境,毫不犹豫地填了。”高三学生吴翔还记得:“在老校区时,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兴趣课,可不少因为硬件设备不够办不下去了。现在好了,雕刻、书法等都有了专门的教室!”
数字:2008—2010年郊区学校建设竣工项目情况
2008—2010年,本市基础教育共竣工教育项目372个。其中,完中项目8个,高中项目19个,初中项目47个,九年一贯制项目27个,小学项目52个,幼儿园项目199个,其他教育项目20个。本市基础教育征地面积达342.57万平方米,已竣工271.3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