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 最被忽视的一环
上海中考网7月6日讯:《2010年上海市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告》发布之后,《东方体育日报》邀请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上海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详细解读了这份公告,并指出了目前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针对本次调研的总体情况,徐阿根老师认为这段时间一些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有所改观,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意识上变得更为重视,社会、学校及老师都开始关注学生的日常锻炼问题。依旧出现锻炼时间不足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校时间总体是有限的,当其他课程的压力加重时,大家就会忽略这个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学生在校的时间安排,需要有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加强干预,继续贯彻实施“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等政策。
站在学校体育教师的立场,徐老师个人觉得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考试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的体育教育存在着很多弊端和问题,很多高中教师及学生都把体育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重视程度不够。
徐老师认为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的道德品质和毅力都有所提高。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竞争与合作,不仅能够学会追赶与坚持,还能了解分工合作与团队互助的重要性,“做题的时候,学生做出来了也可以说不会做。但在运动场上,会的东西都能展示出来,做不好的同学大家都能够宽容、帮助他。”这正是体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所在。从人的发展以及性格塑造来看,体育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常说“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目前体育教学恰恰是被大家都忽略的一个环节。如今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过体育课被语数外老师“借”走的经历,久而久之连学生和老师自己都忘记了,体育也是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不仅需要认真完成教学计划,也需要按规定进行评估和检查。
三年前,上海的中考增加了体育科目,一开始也有很大争议,但带来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三年来,高中入学军训时体力不支、晕倒的学生在逐年减少。原因很简单,在中考体育项目中耐力跑是必考项目,学生平时会增强这方面的训练,连老师和家长也会督促孩子。不管这种训练是否出于自愿,耐力的提高是必然结果。根据这次的调研结果,13-18岁学生的耐力素质上升最为明显,同这一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很难提起兴趣,只有体现出教育的强制性,才能教会学生在体育锻炼以及将来的生活中敢于正视困难、挑战自我。
由于高中和初中教学的区别,近期上海高中学业考试中加入体育学科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但徐阿根老师认为只要一线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艺术,未来体育课就能够做到更多,学生的体质增强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