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 中考网-上海站

“班主任获权批评学生”引关注 尺度成关键

2009-12-18 15:16:36 

  近日,教育部向全国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负责人在进行解读时表示,新出台的这个规定有一个亮点是,明确规定了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保证了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权。

  该负责人说,在新《规定》的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但此项规定出台后,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教育部门小题大做,老师批评学生天经地义,根本用不着由教育部来出台规定;有人认为它督促了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尽更大的责任;也有人认为,批评的尺度难以把握,这一规定容易成为一纸空文。

  老师

  不敢轻易批评学生

  “体罚学生这样的事想都不敢想,连批评学生时说重一点都在担心他们接受不了。”江北米亭子小学罗晓鹂老师说,在批评学生时,她总是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语气语调和对方的表情变化,不要让学生出事。

  罗老师的担心并非多余,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溺爱比较多,心理承受力非常差,面对老师的批评,时常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来。

  上学期,九龙坡区某小学三年级女生小华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了她,在放学之后悄悄留下一张字条,离家出走两天一夜,急坏了家人和学校老师。

  几年前,渝中区捍卫路某中学一名初中女生因为受不了老师在批评中带有侮辱性的过激言语,愤而跳下教学楼8楼自杀。

  罗晓鹂说:“现在各所学校都将学生的安全当成头等大事在抓,老师们都非常注意照顾学生的情绪,在对学生严厉批评之前都会三思而行,生怕倔强的学生惹出事来。”

  家长

  对老师批评爱恨交加

  “每次去接孩子放学,老师都尽说好听的,这让我心里反而不踏实了。”家住渝北区龙溪建材市场附近的张女士说,她的女儿去年在花园村小学上一年级,上了整整一学年都没有从老师那里听到过一句批评的话。

  张女士说,女儿性格乖巧、成绩拔尖,很招老师喜欢,每次见面都在夸奖她。“有一天下大雨,女儿不想去上学,就让我帮她请病假。我说老师发现你撒谎怎么办?女儿说,老师喜欢她,一定不会批评她的。”她说,这下才觉得管得太宽松的老师并非好事。

  张女士觉得,老师只看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对孩子犯的其他错误都不批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老师不作批评,家长心里有些担心;而老师过多的批评,更让家长们心里难受。

  李先生家住大坪,儿子在学校非常调皮,几乎天天都要挨老师的批评,但他一回家里常常将老师当天批评自己的语言、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地展示给父母看。“看儿子‘演’的这些内容,发现老师大声呵斥和批评孩子的,其实都是些芝麻绿豆小事儿。”李先生说,孩子现在已经被过多过滥的批评整“皮”老师的话已完全没有任何效果。

  新规

  批评尺度才是关键

  “老师批评学生,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去做什么规定。”市政府参事、首届重庆名师曾庆宇说,她第一眼看到这个规定时感到非常诧异。曾庆宇说:“后来我的理解是,教育部的这个规定应该是强调班主任的责任,说是给予批评的权利,其实还是提醒班主任不要忘记教育学生的义务。”她认为,教育中必然有批评,离开了批评就谈不上教育。“不过规定也有些奇怪。难道只有班主任才有权力批评学生,科任老师就只有袖手旁观?”

  “教育部这个规定中的‘适当的方式’这几个字才值得好好解读。”曾庆宇说,如何去确定批评的尺度和方法是班主任老师最大的难题。

  她认为批评最重要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在批评学生的言语尺度掌握上,一定不能用到“你为什么这么没用”、“你简直无可救药”,“你怎么这么笨”、“全班同学不要像他那样”这样的言语,那会强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记者 汤寒锋

  我有话说

  这是教育的悲哀

  张维仑 市人大代表、市政府督学

  用这样的规定来规定一名班主任的权利,那简直是一种悲哀。这说明我们学校的批评教育越来越缺失了。

  近些年由于赏识教育的风行,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只赏识不批评,甚至也不能接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让许多孩子承受批评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于是人们常常会在报端看到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无法面对挫折和批评,因此而离家出走、自杀自残的事也不鲜见。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往往担心学生安全而淡漠了责任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好听的总比难听的招人喜欢,于是学生们得到的批评越来越少。

  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也是如此。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有批评,并培养起对批评和挫折的承受力,这样才能成才。

  批评要讲究技巧

  钟敏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

  教育部的这一规定是给班主任增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敢于批评、认真教育好学生。

  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安全事端的都是那些“蛮干”的班主任。批评是有技巧、有艺术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批评方法,对学生的批评主要是用语言进行,但老师不可用教训人的口吻,特别避免用刺激性强的字眼,避免长篇训话和说教,而是尽量用那些简洁、生动、浅显、富有形象性和启发性语言,甚至采用寓言、童话、故事等来诱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专题 更多
进入热点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