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 中考网-上海站

看上海三大中学校长如何看待自主招生

2009-04-08 13:56:18匿名

  “唯分数论”遭遇挑战

  ■何晓文(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

  ●自主招生给了大学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力,也给了考生不凭书面成绩而凭综合实力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

  ●高校自主招生带来的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哪所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得好一点,它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高校自主招生,顾名思义,是各所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设定入学标准,自己组织测试来选拔适合在自己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历史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更多地体现了学校的意愿,打破了传统高招的“唯分数论”,特别是中国一流名校的自主招生,强调创新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促进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其积极意义正在逐步显现。诚然,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考试的具体时间安排、部分试题的设计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推敲和改进。但就总体而言,高校自主招生给了大学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力,给了考生一次不凭书面成绩而凭综合实力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因此受到学校、考生和家长等社会各方的欢迎。

  “唯分数论”的一元选拔标准被打破

  高校招生工作实际上是招生院校与考生之间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现行的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体制中,双向选择的唯一依据是考分,尽管这是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公平标准,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由于分数优先,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出于孩子升学、学校声誉的考虑,竭尽全力应对考试,以提高分数为先,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甚至不惜以降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大打疲劳战。

  当然,熟能生巧,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对于提高卷面成绩确能奏效。但是,考分能否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依据呢?显然不能。现在高校自主招生不唯分数就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推进。

  与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相比,高校自主招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二是更加注重高校特色与学生特长的匹配。为了把最具潜质的学生挑选出来,高校比以往更加重视中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的推荐意见。在中学推荐的基础上再由高校作进一步考查。除了笔试,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面试环节,有的高校还增设小组讨论,让不同才能的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

  按照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每个人至少具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八种智能。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现行的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而且仅为书面语言智能,基本不涉及人际智能、空间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现代社会生活必需、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的智能,因而它的局限和不足十分明显。而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它并不过分看重考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着重考查的是创新潜质、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尤其是小组讨论环节的设置,使那些思维活跃、观点新颖且具有领袖气质和领导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可见,高校自主招生这一举措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向,应当坚持下去。

  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

  高校自主招生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一项改革,促进了普通高中的改革与发展,无论是传统的重点中学或非重点中学,还是现在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或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高校自主招生带来的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哪所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得好一点,哪所学校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普通高中必须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学校特色。我校坚持数年的“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即100%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志愿者,100%的学生做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100%的学生选修学校课程,100%的学生动手做100个实验,100%的学生学会游泳,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高校的欢迎,这更坚定了我们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教育理念。

  -------------------------------------------------------------------

         学校个性发展受到激励

  ■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

  ●高校必须探索科学选拔生源的规律性元素,在自主招生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选拔形式灵活化上做足文章

  ●大学的个性在自主招生中的充分显现,将推进基础教育努力思考如何办出学校特色

  新年伊始,全国各大知名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再次拉开序幕。获教育部批准的自主招生高校由最初的22所增加到如今的76所,招生比率不断扩大,招考专业更为全面,考试程序日趋成熟。然而,自主招生要真正成为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次“破冰之履”,至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探索、研究、突破、提升。

  从学校层面推进高校招生体制改革

  高校招生最初是“全国一张卷”,难以适应各个省市的教育差异性,于是就有了各省市的独立自主命题。而各省市独立自主命题与高校选拔适合生源自主权的矛盾,推进了高校的自主招生。我国高校招生体制改革正是实践着从全国到省市再到学校层面的深入发展。自主招生要真正成为从学校层面推进高考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履,必须处理好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面的关系,推进实施自主招生高校的有序扩大,并使招生总人数形成一定的规模;必须探索出科学选拔生源的规律性元素,并且在自主招生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选拔形式灵活化上做足文章。

  真正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一理念要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招生制度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统一考试采用同质同量的考试内容,录取方法则以总分排序为主,这些在本质上强调的是共性。自主招生把部分选择权交给了高校,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目标,制定较为灵活的选拔方式,适当放宽分数要求。更深层的导向应该是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尊重,认可学生的个性发展,认可学生基于志趣聚焦的一定专业指向性,认可那些特别潜能得到一定彰显的优秀“偏才”、“怪才”……要真正形成与之匹配的具体落实方略、操作方式、教育衔接与制度支撑,则是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鼓励基础教育办出学校个性特色

  高校招生制度对基础教育的办学取向具有鲜明的导引作用。自主选拔将部分人才选拔的标准和实施程序下放给了高校,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理念的对接,但在推动基础教育办出个性、特色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导向、特色标准不是十分清晰。大学的个性在高校自主招生上应得到充分的显现,亮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学科个性、选拔标准,且保持稳定性与及时、及早公开。这对推进基础教育努力思考办出学校个性、特色,有着重要的促进与激励作用,有利于基础教育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学生兴趣培育、志趣聚焦,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实现与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校的“联通”。高校对其自身个性特色的宣传与选拔方式的清晰导向仍需进一步加强。

  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

  高校自主招生目的在于选拔合适的学生进行适合的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素养的提升。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在高中与大学的学习,仍然只能说是处于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阶段。目前,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相关领域还未充分发展,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培养仍是一大难题,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不例外。那种以“高分”、“竞赛成绩”作为衡量创新素养的主要指标早已受到多方质疑与挑战。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培养,需要不断探索与实验、实践。在现行以总分为最重要标准的高考制度面前,具有创新潜质学生的发展通道,必然也已经遇到了种种障碍。高校自主招生在这一方面理应加强探索与研究,在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发展通道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办法与可操作的方案,真正使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在这方面,高校自主招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诚然,高校自主招生要真正实现以上几个方面的“破冰之履”,肯定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需要有勇气、有责任地去解决前进路上的一系列战略与战术、宏观与微观的问题。在宏观战略上,要思考怎样处理好高校自主招生与统一考试的关系,怎样做到高校自主招生的公正、公平等。在微观战术上要思考如何有效安排选拔时间与程序,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与冲击正常的高中教学秩序;怎样合理安排考核内容与形式,避免出现针对自主招生的新一轮应试;怎样理顺高校自主招生与中学诚信推荐的关系;怎样推进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高中复习阶段的系统教育与学习指导等。其中有些问题需要高校自主招生主动面对,有些需要协调各方面力量统筹解决。如果这些瓶颈、难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这一“破冰之履”,将带动我国高校招生制度走向新的改革之路。

-------------------------------------------------------------------

  特长生多了用武之地

  ■谢应平(复旦附中校长)

  ●笔试和面试的内容涉及面广,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平时博览群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个性特长

  ●一些高中过早实行文理分科,使学生在自主招生中的竞争力减弱

  对高中教育的影响已经显现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经过几年积极稳妥的试点,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

  首先,自主招生从根本上打破了一考定终生的状态。在此之前的春季招生、高职校招生、外语艺术军事体育类院校提前招生等,只是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多了一次机会,但是对有其他有特长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却仍然只有高考一条通道。现在的高校自主招生相当于提前录取,不但给优秀学生多了一个机会,更可以把他们的能量从反复的高考复习中提前释放出来,看一些自己爱看的书,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提前接触高校的课程学习等。

  其次,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程序、方式、内容不尽相同,但大致都是网上报名、学校推荐、笔试、面试,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于高校学科特色不同和考试时间不同,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比较大。高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和推荐,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

  再次,高校自主招生可以推进高中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由于笔试、面试的内容涉及面广,学生不需也无法做专门的复习准备,因此并不会增加学生额外负担,反而会促进学生平时博览群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个性特长。至于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面试做些专门准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要进入名牌大学是要付出努力的。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择,或者缺乏自信和实力,盲目报考多所高校,疲于应付各校的考试、面试,这与素质教育和自主招生没有必然联系。

  必须避免认识上的误区

  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和老师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难免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中的不足。

  一是个别高校笔试要考九门学科,这对大部分高中学校是个不小的冲击,因为很多学校过早让学生文理分科,甚至从高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选择3+1。虽然考九门学科可以考出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但问题是考生难免要花时间去复习高一学的历史、地理、生物等内容,学习负担必然会加重。这一问题要在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之后才能解决,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各学科水平考试的等第确定是否免试。

  二是自主招生结束后,落选的学生要通过高考再进入这些高校的名额“减少”了,难度“增加”了,会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实,这些学生应该想通,已经榜上有名的学生本身是优秀的,应该录取的,高校招生的总数不因自主招生而减少,那些学生只是先走了一步,因此落选学生要学会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以此激励自己,调整好心态,抓住高考的又一次机会,进入适合自己的高校。

  三是自主招生特别是面试总有人要打招呼递条子,这需要监督制度和诚信体系的不断完善。

--------------------------------------------------------------------------------

  今日奥数网推荐: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今日英语网推荐:历年四星口语考试Free Talk试题搜集
  今日社    区推荐:三年级春季班课堂难点视频透析及课后答疑专用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专题 更多
进入热点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