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站 中考网-青岛站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5)

2015-10-21 16:50:06紫涵

  (七)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比拟(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说明方法】

  一、举例子

  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二、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三、打比方

  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子

  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五、作诠解

  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六作比较

  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七、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八、画图表

  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