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站 中考网-青岛站

不要忽视课本的作用 课本是命题人的源题库(2)

2014-04-18 23:56:19荣轩

  三、作文训练方面在分析2012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发现许多地方的中考作文命制是直接使用或者化用教材中的内容来命制作文题目。呈现中考作文命题回归语文教材的新趋势。如2012山东中考作文题目:青岛: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魅力;潍坊:生活因什么而精彩;烟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滨州:我心中有个梦、我最喜欢的季节;济宁:微笑面对生活;东营:____之根,扎在心田;莱芜:积攒___;菏泽:现在就要做;日照:昂起头来真美;枣庄:做我的榜样走出来,就好;聊城:面对缺陷;泰安: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威海:还有别的风景;济南:咀嚼生活的真味以上这些典型例题分别来自去年我省各市的部分作文题目,但却不约而同的直接以教材为内容或者间接的运用教材内容来命制试题。结合语文课文内容、题目、课文中的人物、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命题,由于课文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生选材、立意范围很大,以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为导引,好理解,扫除审题的障碍,考生易下笔。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和中考作文应试中,怎样与课本的阅读文章对接、融合,如何汲取教材内容,巧借教材方法,活化教材语言,给大家提供一些应对的常用的方式方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写作素材。①直接引用式:就是对课文中的人物、情境和故事直接作为素材引用到文章中来;或者将能表现人物感情、态度、评价的词语或句子,对有深刻内涵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事物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直接引用,厚实文章的底蕴。【课文对接】中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个素材库,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课文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能成为我们写作参照的对象;淡泊名利的陶渊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心系苍生的范仲淹,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如此丰富的内容,只要善于选取,就不会感觉写作是无米之炊。如能把教材中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文章神采飞扬。②提炼点化式: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运用教材素材时,让学生有意识的对教材素材进行提炼、点化、迁移,最终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理想境界。【课文对接】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名篇作为写作活用素材,如《背影》中的亲情,《羚羊木雕》中的友情,《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中的“忧国忧民”的主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多磨炼”的话题,都可以活用。如能提炼点化课文内容,把素材恰到好处地引进文章中赋予新的内容,一定会写出见解深刻、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可是不少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三毕业班教师总想方设法印发各式各类“素材大全”给学生,供其背啊记啊。结果是学生作文中的论据充足了,但千篇一律的也多了;内容丰富了,但有血有肉的语言却少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这些被动接受的诸如“感动中国人物系列”、“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事迹”等材料没有经过自主的理解思考,只是盲目地堆砌使用,当然收不到打动读者的效果。但聪明的人会发现,语文课本就是现成的最好的“百宝箱”: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这些素材既经过了优秀作品的成功验证,又是大家共同的记忆,更能打动读者,取得更佳的效果。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并积极运用在写作上使之“常读常新,常用常新”。所以,中考复习中,确实应该把教材作为根本,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用。让学生学会扎扎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人。[查看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推荐: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与答案

    2011年青岛中考语文复习计划(青岛44中版)

    中考临近紧张的复习中还要注意休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