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站 中考网-南京站

九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商人》有关资料

2017-05-04 23:08:20紫涵

  《威尼斯商人》有关资料-初中九年级语文

  威尼斯概述

  著名水城威尼斯由纵横交错、宽窄各异的水道隔开和众多的小岛组成。市区离陆地4公里、离海边两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不断完善。蛮族入侵时期,大批来自斯皮那、阿奎雷亚、亚得里亚、阿尔蒂诺和帕多瓦的难民涌入泻湖诸岛,形成了这里居民的主要成份。历经数个世纪,人口持续增长,直至发展成一个举世无双的类型独特的水城。

  应该提及,由于已有160多条水道于塞城陆地,威尼斯目前岛屿的数量已减少到18个,其中包括大圣乔治岛和久德卡岛。

  威尼斯最长同时也是最宽的水上街道是将威尼斯分割成两大部份的“大水道”。大水道上横跨着三座著名的大桥:斯卡尔齐桥,里亚尔托桥和学院桥。有45条可以行驶水艇和被称作“贡多拉”的威尼斯尖舟的“溪道”与大水道相交汇。有350座桥梁把全城各部份连在一起。城市分6个区:卡纳雷交区、圣马可区、卡斯特罗区、道索杜罗区、圣波罗区和圣十字区。1480年以前所有的桥梁全是木桥,后来都改成了石拱桥。

  威尼斯陆上街巷的名称都很特别,与通常意大利语中的用字不一样数量不多的大街叫“路旮”(ruga),来自法语rue:也有的叫“石道”,因为这些街道是最早铺的石面。窄小的街巷叫“卡里”,濒临水道并给建筑物当房基的小路叫“基道”;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使馆区的马路叫“利斯塌”。两旁开有各式店铺的街道叫“商道”。被称作“溪道”的小水道旁,多基道通往水面的台阶叫“岸台”。由水道填成的街道叫“陆溪道”。从卡里或小广场分出来的叉道叫“支道”。教堂旁边的广场叫“地场”,过去曾经是种蔬菜和种马类的田地。建筑物之间的小广场叫“小地场”。四周围是建筑物,只有一条出入口的小广场叫“院场”。“泊路道”是指过去曾经是沼泽地的地方。过去曾经可以游泳或钓鱼的水塘被称作“池子”这些具有浓烈的威尼斯名称已足可以概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城市的变迁,我们还有什么更多可说的呢?对了还有一条在楼群下面延伸的街道,叫“楼街”,与他相通的有卡里、有小地场院、有院场院……当然还有水道,水道也是一种街道。能说明威尼斯城市发展历史的光是街道的名称,也有楼房的编号。这种编号法对外来的人来龙去脉说是十分头痛的。编号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往后排的。它不是按街道、卡里、地场、小地场编排,而是按区统一编。为了使楼号编排较明了,1801年重新进行编号。新编的号比较清楚,不过是按照内城区和外城区编排的。内城区有卡斯特罗区、圣马可区和卡纳雷交区。外城区有圣十字区、道索赔杜罗区和圣波罗区。1837年到1941年间按区建立新的房号,用红号替下黑号。即便如此,在威尼斯的某些地方人们仍可以看到用罗马数字标定的某些地方号与那些规范的用阿拉伯数字标的号放在一起,有时罗马数字写在背面。圣马可区有亚美尼亚楼街,在一幢楼的楼号963-964的旁边标着iiiiv和iiiv字样,即九和八(lx和viii)。

  今天威尼斯还是十三世纪的样子,只有个别建筑物因进行过部份修改而改变了模样。但这对城市总体部局是毫无影响的。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等原因,19世纪进行了旨在方便与大陆联系的几项大的建设。1841年到1846年建起了从市中心到梅期特雷之间的全长为3601米的铁路桥,从而改善并加强了同大陆的联系。以后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于1933年建成了公路桥,人们可以开着汽车往返于水城与大陆之间了。

  威尼斯诸岛包括乔治岛和久德卡岛在内面积7平方公里多一点点。而威尼斯市所管辖的地区则要大得多。因为它还包括其它一些居民区:在环礁湖内的有穆拉诺岛和托切洛岛:海上岛屿有丽都岛和佩雷斯特丽娜岛。另外还有大陆没海的居民点。

  大水道

  大水道是贯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长的的街道(全长四公里)。顺水道观光是浏览威尼斯风景的最佳方案之一。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大水道将城市分割成两部份,河面上横跨着三座名桥——里阿尔托桥、斯卡尔齐桥和学院桥,过去大水道曾经是威尼斯的门户,是这个国家的通商口岸。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地位。以前的港口不止一次的变化了位子。今天的大水道已成为威尼斯的“迎宾河”。自15世纪起,布满水道岸旁古老的拜占廷式的住宅已由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或者巴洛克式建筑所取代。对威民斯来讲,这些世纪是光辉灿烂的。水道两岸边竖起了各具历史意义的教堂,与楼宇竞相互应,景色极为壮观。有小圣西门教堂、外立面为巴洛克式的斯卡尔齐教堂;有18世纪重建的高大的圣杰雷米亚教堂、17世纪建造的圣斯达教堂;有建于11世纪17世纪又重建的参撒木埃雷教堂;还有拯灵圣玛利亚教堂,它是威尼斯最重要的巴洛克建筑。从建筑艺术上看,其它重要的建筑有17世纪的费朗吉尼楼、哥特拜占廷式的奎里尼楼;有17世纪建起的克莱尔.贡塔里尼楼、15世纪风格独特的哥特式建筑乔瓦内利楼、威尼斯最精美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温德拉明.卡乐奇楼以及著名的威尼斯游乐场。另外还有外观奇特的贝洛尼.巴塔贾楼,它是由设计师巴而达隆雷.龙格纳建造的。

  海关

  海关建筑群位处多索杜罗区的岬角上,它象一个枪尖插进泻湖,将大水道和久德卡水道分开。它的后面是座修道院,再后面就是拯灵圣玛利娅教堂。15世纪初期,这里曾经是供从东方来的船支靠岸向海关报关纳税的地方。为海关盖的办公房不止一次的翻新。1677年海关的尖塔建成,屋顶上竖着一座小塔。小塔上面有两个奴隶塑像,擎着一个巨大的镀金天球,天球上有一幸运女神雕塑(17世纪丘塞佩.博诺尼作)女神是用一只脚站立的,她可以随风转动,以表示人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事业中都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两旁的建筑结构是不同的年代建起来的。有一边是石结构,拱门用浅色石材砌成。另一边排列较密的拱形门窗全是白色的。最后一次修建是在1838年,由皮伽齐负责。

  里阿尔托桥

  这里的第一座桥是木桥叫做“钱桥”。是由尼古拉.巴拉帖里建的。后来曾经重建过。再后来在一场动乱中被巴伽蒙特.铁波罗毁掉,后来又重建。1444年坍塌,就改建成了活动桥,两边盖有店铺。成了吊桥。16世纪人们觉得木桥不保险,就决定建一座石桥。通过招标选中了昂托尼奥.达彭特的方案,而那些有名的建筑师如米开朗琪罗、桑索维诺和帕拉第奥等人的方案却被冷落。新的石桥于1592年竣工,单拱跨度为28米(这里是大水道最窄的水面),高出水面7.5米。

  圣马可广场

  广场的建设可追述到公元9世纪,虽然历经了数个世纪的变迁,其总体面貌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设计蓝图。13世纪中叶塞巴斯蒂亚诺兹亚尼总督对广场进行了修建,把圣马可前面的教堂扩大了一倍,还竖起了两根大石柱以界定小广场.一个世纪以后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府进行了多次改建,总督府失去了它用以设防的结构,演变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过份装饰的带柱廊的楼宇。当初广场院周围有许多建筑,如圣马可教堂教士宅邸、行政官员官邸和圣杰米尼亚诺教堂,而在小广场周围则建有许多店铺。最大的改建工程始于1400年:拆掉许多旧建筑。15世纪末建了钟楼,还建起了铸币厂和图书馆。一百多年后又建起新的行政官员官邸。桑索维诺为广场作的新设计方案保持了老设计方案新的格局。17世纪初用那些从欧加内山上运来灰色粗面石换下了老式的人字形图案的红地面铺砖。今天成千上万的游人脚下踩的就是这种灰色石。

  叹息桥

  横跨总督府和监狱之间狭窄的府第溪道上空的小桥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它的名气并不在于其建筑,而是因为19世纪的作家们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引述这座桥并给它起了个别名。在数个世纪中它一直是一条令人抑郁的通道。囚犯们从监狱提到法庭审讯时总要被迫走过它,审讯后再回黑暗窄小的牢房时还要穿过它。犯人们过桥时往往发出叹息因而得名。

  16-17世纪时,在府第溪道的另一则建成监狱。接着,马里诺总督便下令建造一座双层封闭式可将关押犯人的地方与总督宫的法院大厅,法官宾至如归以及阿伏伽利亚室连通。该桥大约在1602年建成的,很可能由昂托尼奥.贡丁设计的。这座桥与众不同的是其架空的高度,再就是它那封闭的形式。桥的拱边上点缀着人头雕像,人头雕像上方有一条水流饰带,上面有粗琢的壁柱饰和两扇哥特式花格装饰的小窗户。再往上是一个扁拱形顶,中间的浅浮雕上正义女神端座在两头狮子之间,顶上为依奥尼亚式柱头螺旋装饰。

  穆拉诺

  穆拉诺是威尼斯最典型的居民区,它由泻湖中的五个岛屿组成。岛上最早的居民是在匈奴人和隆巴第人进犯时来到岛上的乌德佐人和阿尔提诺人。穆拉诺发展很快,早在1975年就已归属威尼斯市,但是他有他自己的法律。过去数个世纪里,这里一直是威尼斯贵族阶层度假疗养的场所,因此,这里也建有教堂和楼宇。这里的玻璃制造业历史悠久,穆拉诺也因此称著于世。1292年威尼斯市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将城里所有的玻璃厂全迁到了穆拉诺。由于玻璃吹制技术的发明和诸如制造乳白色玻璃等其它工艺的发展,致使穆拉诺玻璃制造业在15世纪时就非常繁荣。

  这里也有很美的建筑,如维瓦利尼附近的达.穆拉楼,一座精美的哥特式建筑、巴拉第奥建的特雷维桑楼、河对岸老朱斯蒂尼亚尼楼的玻璃艺术博物馆。此外还有教堂:最有名气的是圣玛利娅和圣多纳托教堂。

  二月中旬是威尼斯的狂欢节,人流把圣马可广场和附近的小巷都塞得满满的。在这个时节来威尼斯的大多是本国人,所以到了晚上大都乘火车离开威尼斯。

  威尼斯的早晨特别恬静。我清晨一觉醒来已七点多了,从欧罗巴旅馆的窗口远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运河对岸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圣玛利亚·莎留特教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巴罗克艺术的装饰特征。隔岸望去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教堂的美丽轮廓构成的威尼斯海湾这一最迷人的景致。

  威尼斯是文艺复兴建筑艺术的中心之一,最华丽的要属那些威尼斯商人的住宅,有的屋宇轩昂、拱廊优美,坐落在运河边上;有的颇具田园风貌,一幢幢别墅错落相映在庭院之中,增加了曲径通幽的情趣;再有那些数以百计哥特式尖顶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都给我留下突出的印象;威尼斯不愧为一首凝固的音乐。

  匆匆用过了旅馆为客人准备的早餐就步上街头,循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深入游人很少涉足的水都腹地,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桥是威尼斯之宝,没有桥就没有威尼斯。一个早晨究竟过了多少座桥?粗略计算不会少于五十之数,向当地人一打听,这个区区之数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大部分威尼斯的水巷都不宽,有的只有一米多,两边住家隔着窗户都可以握手问好;有的小街,偶尔有一两家店铺,但都还没有开门营业,这些店铺除了酒吧,就数出售纪念品的了。像假面具、“冈多拉”小船之类的,品种很多。沿途见到不少小广场,数十米见方,花岗石铺砌的地面,这种地方多数有教堂之类的建筑,拐角上还有卖书报的亭子,那里能看到当天米兰的报纸。这种小广场,常有人驻足交谈,神情异常清闲。在非常拥挤的建筑群里,广场起了独创一格的露天大厅的作用,成为可以休息的清静的地带,这个地带仿佛休止符似的,中断了狭窄的弯弯曲曲的街巷的节奏。

  从马尔扎雷商业街出来,进拱门看圣马可广场的建筑风貌,不论是教堂、总督府、图书馆还是钟塔,它们相互映衬,参差有致,似乎谁也离不开谁,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无怪拿破仑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

  威尼斯的早晨是恬静的,潮涨潮落千百年,她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

  抵达意大利威尼斯时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清晨。出了火车站就是公共汽船的小码头。汽船在运河上逐站前行,到了圣马可教堂的尽头,我们下船,下榻在教堂附近的小旅舍。

  来不及拍照,已风云转色,下起雨来,使灰溜溜的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和钟楼更增添古旧之色。毕竟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件古董,在阴雨之下,使这件铜铸的古董长出更多一点儿铜绿来,古旧得更有韵致了。

  雨中,广场上游客不减。这里是威尼斯的精华景点。灰鸽子被粟粒喂得胖墩墩的,它们不去避雨,哪里撒下粟粒便群飞向哪里。它们的飞腾全为觅食,永无饱期的模样。

  威尼斯全城布满一百五十条小运河,狭窄的里弄就靠近四百条小石桥所衔接、沟通,城里没有任何车辆,如果不步行的话,就只好坐船。那些形似龙舟的小木艇贡多拉(gondola),是专门供四至六个旅客乘坐游览的。只是河水污染得严重,令欣赏兴致打了点折扣。

  仿佛八阵图般狭窄的里弄里,商店一家连着一家,不乏名牌店号,足令有购物欲的人流连在里弄里,老半天也走不出来。

  晚上,雨越下越大,撑把伞到广场走走。露天茶座在淋着雨水,广场廊上的商店多已关了门,黑洞洞的。门前由黑人摆着地摊,贩卖冒牌手袋,“仙奴,名牌!”他们叫唤走来的游人。也有小提琴的琴音传出咖啡厅,可是跟白天的况味已大大不同了。在黑雨中听琴音,想到意大利的贫穷、疯狂的盗贼,听来弦弦透着悲凉。在圣马可广场周围没见到穷相,但这里全是游客。

  威尼斯是个小地方,但是它人杰地灵,享誉全球。

  威尼斯是个水城,它因为建造在一百二十个小岛上,又是有四百座桥梁与陆地连接,所以它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魅力的城市。

  关于它的光荣历史,我们不去探究,只对它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我们过目不忘。

  在威尼斯我只是小憩,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可是这一天的时间,水城威尼斯在我心中就不再是一个概念,它简直就是光芒四射的旅游城市了。

  一蹬上威尼斯,你就仿佛开始在水上荡漾。从一个街区走到另一个街区,除了穿行在窄窄的小巷子,就是要过高高低低的小桥。抬眼四望,一片汪洋。无数的小桥下面,水波粼粼。在靠近岸边的房屋前竖着无数的木桩,那木桩因为怕被水浸透,刷着彩色的油漆。房屋好象是被木桩搀扶着站在水里,看起来有点眼花缭乱。

  威尼斯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造船业,它源于几个世纪以前的东征西戈。它曾经是东西方在水上沟通的最早发源地。古代的战船我们没有见到,但你可以看到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渡海小舟,它是漆黑的、带有金色花纹的、船两头向上翘起很高的小船。这种小船现在作为一种运载游客的海上交通工具,实在是又美观又便利,但是价格十分昂贵,(大约要一百多美圆一位)。这种小船之所以贵,是因为它至今是祖传下来的私家财产,驾舟人必是船家后代,不仅如此,船只的数量也是受国家旅游部门的控制,不可以随意发展的,这种控制更多的创收了外汇和更易于水面上的管理。

  威尼斯多港口,商业往来频繁兴盛。经济发达,文化也欣欣向荣。

  到了威尼斯,你最先要去岛上的心脏——圣马可广场。那里是威尼斯最荣耀的地方。广场不过一平方公里,有宗教象征的大教堂,政治权威象征的公爵宫,司法机构的法官官邸和文化宝库马可图书馆。

  广场上最精美的是那座圣殿,圣马可大教堂。这座具有典型拜占庭风格的教堂矗立在那里已有千年之久!想一想,千年以来它所经历的征战和辉煌,曾经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从这里出发。它五个大圆顶俯瞰下去就是一个十字。最值得一提的是它融汇了东西方多种不同建筑风格和多种不同建筑材料。圣殿金碧辉煌,在殿外墙高处,有纯金镶的壁画,画又用水晶包住,多么的奢侈和华美!它是集文化艺术历史古迹于一身的一件瑰宝!

  离开广场走不了多远,我们来到“叹息桥”。它是在威尼斯数不清的小桥中的一座特别吸引游客的石桥。它虽然不长,却是把公爵宫和古代监狱连接起来的一座小桥。小河静静地在桥下流淌,它倾听,它呜咽,公爵宫里豪华的舞会和阴暗潮湿的监狱中囚犯的哀号!

  走在威尼斯的条条街巷,每一砖一石都可以听到历史老人的诉说,都铭刻着历史老人的印记。

  在即将离开威尼斯的那个下午,我们又匆匆赶去参观玻璃制品工场。玻璃工艺品在威尼斯是个主要创汇产品,在整个欧洲都享有盛名。看过玻璃制品的全部制作过程,我们不得不为那件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赞叹。它件件是出自意大利工匠的灵巧双手,敲、拉、拧、吹等等手法用尽,几分钟一件小玩意就做好了。在小巷中的玻璃制品和灯具店里,五颜六色、玲珑剔透、奕奕闪光的玻璃制品让人感觉美得不可言说。

  威尼斯独特的魅力在于它是水乡,水是梦的故乡。走过,看过,感受过,那些蜿蜒巷子中的热闹,精致和它充满吸引力的情调使人流连忘返。

  今天,威尼斯在开始下沉,n年以后威尼斯将不复存在,可是,在我们的记忆中的威尼斯不会下沉,她永远光鲜、灿烂,闪着永恒的魅力!

  到意大利,威尼斯是非去不可的城市。被世人誉为浮在水上城市的威尼斯,是地中海的一颗璀灿明珠。其实,威尼斯是一个100多个小岛屿组成的一个城市。一条人造长堤,把意大利的陆地与威尼斯城连成一体了。在长堤上通过的高速列车上,就能望见远处映在水中的摇曳多姿的城市倒影。水中城市迷人的风采呈现在你的眼前。

  在威尼斯城,大小纵横河流11条;共有不同类型结构的桥408座,形状各异。没有一座是相同造型。其实,这个水上城市就是靠这数百座的桥连在一起。在城里,看不到现代化的大楼,全是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砖房和木结构房。

  城市里没有汽车,只有行人街道和大小广场。各种工艺纪念品商店在大街小巷中遴此栉比。城中条条纵横交叉的河流其实就是“公路”,代之以交通工具当然是各种船只。各种用途的船,如:旅游船,渡船,出租船(类似出租轿车)在运河中到处都有,与我们在陆地城市的汽车一样,很方便。若你想体会一下城市的交通特色,就乘有悠久传统的木结构翘起两头的小船,称为“贡多拉”。这种船的船夫装束都是一个模样,头上戴着有沿礼帽,颈上扎一根红色飘绸,边划桨边唱着意大利的民歌,擦船而过的是两岸古色古香的小楼。

  夏日晚上,一家人或年轻朋友租一小船,自带的手风琴和吉它等乐器,边歌边谈论,一天的疲劳,尽在此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歌声中,小船缓缓前进,忽而钻桥洞,忽而挤“小巷”,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小河道之中。优美的歌声飘扬在夏日宁静的夜空中,令人惬意,一切人间烦恼倾刻抛向天外。在路过的各种小桥上,来自外国的游客,被意大利人这种悠悠自得,独有的情趣所吸引,不失时机的把威尼斯人的这种闲情摄入相机中。

  其实,威尼斯最令人陶醉的是美丽的夜景。两岸的小楼上透出五光十色灯光倒映在运河上,斑驳陆离。河上的小船,两岸的灯光,把亚得里亚海的夜色点缀得更加旖旎迷人。

  游人会被街头的风景速写画家的画技拍案叫绝。简单几笔,水景、街巷跃然纸上,再签上谁也看不懂的名字,价值20000里拉(约100元人民币)的杰作算完成了。如此重复直到夜深人静,街上游人无几,画家才拖着疲乏的身躯回家或到咖啡馆小憩。

  一位来自法国的老太太,独自漫步在威尼斯对圣马可广场,时而凝视远方。她说,每年都要来两次,因为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丽的城市。在威尼斯城市中,有两条路线,第一,乘交通船去目的地,第二,沿着相连的小街步行。对短时外地的游客,坐船是最为方便的。在船上,同时可以欣赏威尼斯大运河两岸美丽的风光。可我却喜欢选择第二种步行方式,这样既有时间来考察威尼斯城特有的景点和细细体味它无穷的魅力。在慢慢的步行中,很多其它古老的景点,会引起你无限的暇想。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被称为水中的城市,但我对它的感觉,没有威尼斯这样好。也许是我在那住的时间长了,情感移入所致。

  意大利人不拘小节,热情好客,给游客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他们的行为举止与正统的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到意大利来旅游。初次到威城,该知何走不知所措,好心的老先生,会主动当导游,一直陪你逛大半个城市,晚间十二点钟如果你在小路中迷失方向,行走的意大利姑娘会把你带到你所要去的地方。这些行为会感动得你不知如何感谢才好,只能用刚学到的意大利语“格拉再”表示我当时的感激之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