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市高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
化 学
注意事项:
1.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25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两部分,共8页;共6大题,27小题,满分8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时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按要求正确填写在答卷纸中相应的答题栏内,第Ⅰ卷和第Ⅱ卷在考试结束后不必上交,但请妥善保存,以备分析讲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南京有云锦、雨花石、高淳陶瓷。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2.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0.8-1.5)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胆汁(6.8-7.4)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
5.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7
6.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A.2H2S + SO2 = 3S↓ + 2H2O (复分解反应)
B.CO2 + C 2CO (化合反应)
C.2AgBr 2Ag + Br2↑ (分解反应)
D.2Mg + CO2 2MgO + C (置换反应)
7.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乙>甲>丁>丙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丙>丁
8.右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a为16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D.硫为金属元素,在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8 |
10 |
1 |
21 |
反应后质量/g |
0 |
21 |
待测 |
9 |
A.反应后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Y与W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Z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10.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取了7.4mL水
B.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
C.用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D.用pH试纸测得某次酸雨的pH约为6.5
11.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图3中移走石油液化气灌是为了使其与氧气隔绝
D.图4中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2.“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2B类致癌物,曾被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暴.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塑化剂”属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该“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2
C.该“塑化剂”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4%
D.该“塑化剂”每个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13.下列鉴别化肥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观察法可鉴别氮肥和磷矿粉
B.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C.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铵
D.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14.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A.Cu2+、SO42﹣、H+ B.Cl﹣、NH4+、OH﹣
C.Na+、K+、NO3﹣ D.Ba2+、SO42﹣、NO3﹣
15.下列试管内壁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
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B.用氯化钡溶液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下图是同学们用大可乐瓶(耐酸)设计的储气装置(铁架台未画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通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
B.取用气体时,打开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将气体从d管排出
C.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D.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1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涤纶和羊毛面料 |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
B |
提纯粗盐(含少量泥沙) |
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盐酸 |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将滤渣溶于稀硫酸 |
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G<m<w=z
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9.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20.A、B、C、D、E五种物质是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分别为O2、Fe粉、饱和Ca(OH)2溶液、稀H2SO4、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不涉及化合反应
B.C物质可用于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D物质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D.B、C之间反应生成黄色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1.(9分)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玻璃片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二氧化锰、5%双氧水、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
【比较探究】请填写下表
制取气体 |
反应物状态 |
反应条件 |
收集方法和依据 |
|
氧气 |
固体 |
加热 |
▲ 集气法 |
O2不易溶于水 |
二氧化碳 |
▲ |
不需加热 |
向上排空气法 |
▲ |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该同学选用的药品是 ▲ 。(2)下列是该同学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3)四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①写出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 ▲ 。
②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
▲ ;D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若将其中的铜网兜换成铁丝网,后果是
▲ 。
③若用制取CO2的正确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2.(7分)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合作;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水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1)图①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某同学要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②)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 。
(3)盛装矿泉水的塑料瓶轻便、卫生,可以回收再利用,其所用材料属于 ▲ 。
A.复合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硅酸盐材料 D.金属材料
(4)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
(5)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①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②D物质的名称是 ▲ 。
③该反应中A、B物质的质量比是 ▲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
23.(4分)现有八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活性炭 B.聚乙烯 C.甲烷 D.煤 E.氢气 F.纯碱 G.硝酸铵 H.酒精
(1) ▲ 可用作洗涤、制玻璃等 (2) ▲ 可用作保鲜膜
(3) ▲ 可用作化肥 (4) ▲ 可加入汽油中节约石油资源
(5) ▲ 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6) ▲ 可用于净化水
(7) ▲ 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8) ▲ 是最清洁的燃料
24.(5分)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
(1)电解时发生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 ;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加入NaOH、Na2CO3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这些杂质,但如果精制时发现其中SO42-含量也较高,必须添加含钡离子的试剂(简称钡试剂)除去SO42-,该试剂可以是 ▲ (选填:a、b、c)。
a.Ba(OH)2 b.Ba(NO3)2 c.BaCl2
(3)为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 (选填:a、b、c);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4)NaOH和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NaCl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0 |
39.8 |
NaOH溶解度/g |
42 |
51 |
109 |
119 |
129 |
145 |
174 |
299 |
314 |
329 |
347 |
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 (填操作名称)、冷却等操作除去大部分NaCl。
(5)电解时,若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两极区域没有分隔,电解产物就变为了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5.(6分)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请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2)根据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 , ▲ 。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炼铁。
①写出磁铁矿(Fe3O4)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 。
用稀盐酸清洗铁钉表面的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 ▲ 。
26.(5分)A、B、C、D、E五种物质是初中阶段接触的常见物质。其中A、B、C为气体,D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E由三种元素组成,加热分解D生成E。“——”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试推断:
(1)D的化学式 ▲ ,固体C俗称 ▲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
② ▲ ;
③ ▲ 。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19分)
27.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 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 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 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 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⑴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 。
⑵ 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⑶ 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 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
② 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 。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 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 。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②计算,需氢氧化钠 ▲ g ③装瓶并贴标签④称取氢氧化钠,量取水 ▲ 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 ▲ (填序号)。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 ▲ 。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 ▲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 (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 (不考虑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