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鼓楼区2011年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
2011.6.
(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可以为师矣。(《论语》)
(6)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7)古诗词的哲理名句,促人联想,启人心扉。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 ”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会取代旧事物;杜甫的“ ,一览众山小”启迪我们勇攀高峰才会有俯看一切的喜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则蕴含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理趣。
(8)碧、绿、青,这些色彩往往带给人春意,让人心情愉悦。请写出含有这些色彩的诗句:
, 。(所写诗句为上下句,只要含有其中一种颜色即可。
初三同学在“读书月”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与书为伴真情感悟】
美国的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奇曼说:“没有书,历史会喑哑,文学会晦( )暗,科学会瘫痪,思想会停zhì( ),生命会荒芜。”阅读就是与高尚的灵魂对话,在伟大的对话中,它陶冶( )我们被嘈杂生活麻木了的性情,jiǎo( )正我们因忙碌奔劳而迷失的方向,丰富我们因机械学习而变得粗拙( )的心灵。读书吧,让书引领我们飞出井底,看天地之辽阔,宇宙之浩hàn ( )。让阅读完美我们的生命。
2.以上是同学们撰写的活动开幕词。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6分)
①晦( )暗 ②陶冶( ) ③粗拙( )
④停zhì( ) ⑤( )jiǎo正 ⑥浩hàn ( )
【经典名著含英咀华】
文学名著能够陶冶性情修养,增添人生智慧,丰富情感和想象。吴承恩A的《西游记》带领我们领略天马行空的想象,《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B的一个个妙计丰富着我们的智慧,冰心隽永含蓄的《繁星 春水》给我们人生的启迪,《朝花夕拾》中的寿镜吾C让我们感受到爱国青年的正直倔强,《童年》中外祖母D的人性光辉给予我们宽容仁爱的熏陶,奥斯特洛夫斯基用《钢铁是怎样炼成》激励我们成长……
3.以上是同学撰写的名著阅读感受。划线文字中 项的人物错误,应修改为 。( 2分)
4.同学为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设计书本封面,如图所示:
(1)根据你对原著内容的了解,我们发现此封面设计有缺陷:封面上只有两个名人,漏掉的人物是 (1分)
(2)如果在《名人传》封套上印一些妙语佳句作为本书的阅读寄语,下面哪一项项中不适合选用( )(1分)
A.被称为英雄的,并非以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B.病痛的折磨,悲惨的遭遇,内心的惶惑,都不能阻止他们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
C.与荣誉相比,方程、公式才是永恒的东西。荣誉使人变得卑微,只有科学真理才是尊贵的。
D.激流一般的生命力,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妙词佳句学以致用】
5.同学们积累了许多有关读书的成语。这些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很多同学背英语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完全是不求甚解的强记。
B.名著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每一次阅读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C.这篇文章空话连篇,毫无意义,叫人读来味同嚼蜡。
D.他一天到晚地写作,手不释卷,一写就是几万字。
6.有同学收集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古诗佳句,并将它们分类编辑。
(1))编辑完毕后,同学们发现遗漏了一句:“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请问将其归入甲、乙、丙中哪一篇比较好?(1分)
答:归入【 】篇
(2)请给丙篇补上适当的标题: (2分)
二、阅读。(43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维扬③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④。
[注释]:①旧游:指故交。②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③维扬:即扬州。④海西头:指扬州。
7.本诗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其中 联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8.从听觉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蒲留仙写书
(清)邹弢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②,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贮苦茗④,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⑥,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⑦。故笔法超绝。
【注释】[蒲留仙]:蒲松龄。①左史、龙门: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 ③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④茗:茶。 ⑤淡巴菰:烟草。⑥下陈芦:地下铺上芦席。 ⑦蒇(chǎn):完成。
9.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 (4分)
(1)置行人大道旁( ) (2)必强执与语( )
(3)必令畅谈乃已( ) (4)故笔法超绝( )
10.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坐于上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或奉以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归而粉饰之 辍耕之陇上
D.归而粉饰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
12.最后一节中“如是二十余年”中“是”具体指上文哪些内容?(3分)
(三)阅读记叙文,回答问题。(13分)
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①,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
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
【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
13.于先生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三个习惯是什么?(3分)
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赏析句子妙处。(2分)
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
(2)理解句子含义。(2分)
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15.于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3分)
16.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着重描写了于先生独具特色的教学,引起作者对于先生的好感,体现他对于先生的喜爱之情。
B.第①节“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一句中“凝视”有“观察”的意思。
C.第④节介绍于先生两个学生的不同人生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潘同学最终落第的无限伤感。
D.文章语言在自然质朴中不乏轻松幽默,很好地刻画了于先生的性格特点,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问题。(13分)
17.研读文章第①②节,说说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8.联系语境,解释第②节画线句中加点词“不霸道”的含义。(3分)
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19.第③节写了简朴的农家妇女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20.分析第⑥⑦⑧节的论证思路。(3分)
A.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东晋诗人陶渊明鄙视黑暗的官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坚守自己的理想,最终归隐田园。
C.《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人夏洛克坚持按原定的契约处理,要割取安东尼奥一磅肉,最终二人对簿公堂,由法庭公开判决。
D.《芦花荡》中的老头子坚持认为,在自己的保护下两个女孩子是不可能挂花的。
三、作文(50分)
有人说“脚印即人生”,也有人说“人生即脚印”。这些人生的脚印里既有亲情师恩的关爱,又有挥之不去的成长烦恼;既有取得成功的喜悦,又有充满挫折的艰辛……串串脚印记录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请以“留下脚印一串串”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