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 中考网-宁波站

2014年中考手册文言诗文课内篇目和默写篇目梳理(3)

2014-04-29 22:10:14你想知道的事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赏析】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13、《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情怀,借自己的身世浮沉引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之情,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留名青史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名句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三字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一联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1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成豪放风格,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赏析】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15、《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主题】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赏析】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1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题】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名句赏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叠用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自言自语,写出伤春惜花的复杂神情口吻;“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绿肥红瘦”是“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对比;“肥”形容雨后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地表明春天渐渐消逝,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17、《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主题及赏析】用“人面”、“桃花”为线索,设置“寻春遇艳”
  “重寻不遇”两个场景,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抒发了偶遇美好的人事物后又失去的怅惘之情。表现唐人含蓄委婉,惯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情事的特点。

  18、《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主题】词中把自己当年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而参军的往事,和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的现状做对比,突出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赏析】善用典故,巧用对比抒情。后三句“谁料”感叹被迫退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既照应“万里”“梁州”,暗指北定中原之志,又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壮志未酬,不忘国事的悲愤,以及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愤慨。

  1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主题】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
  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赏析】词上片回忆少年时不知愁,喜欢上高楼凭栏远眺。词下片表现自己阅历渐深,对愁有了真切体验。“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包含许多由一腔忠愤报国无门引发的复杂感受,情感在此发生转折。“欲说还休”与上片的“爱上层楼”巧妙呼应,而且“欲说还休”重复出现,总结了上句中的“识尽愁滋味”,更用叠句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