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 中考网-宁波站

2014临近中考,初中语文备战三部曲(2)

2014-04-23 18:47:29糖糖2014


  4、我们也常常读古人的故事和诗文,但往往如过眼云烟。读完此文后,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怎样的品读名人的方法?(4分)

  这道题看似开放,其实,也有它的限制。我把这道题翻译成一个通俗版的,大家请看:“作者品读名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说说他是如何品读名人的,对照他的品读方法,再说说你过去是如何错误地品读名人的,以及你以后要如何按照作者的方式来品读名人。注意哦,这道题有4分,说明答案有两个或四个要点咯,请对应作答。”这样一翻译,题目的要求就明确多了,但命题人能这么出题吗?显然不行,这得靠我们自己读出来。

  读到这个份上,应该说,题目才叫基本读好了。下面,我们还要在“读好题目”的基础上,来“读好文章”,辅之一定的答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应该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了。这些要留到下次再讲了。你何不试试,像我上面演示的那样,来读一读自己做过的阅读题题目呢?


  第三部曲不是阅读没做好,只是阅读没读好(下)

  从【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漫谈②】开始,我简单谈了谈做阅读的基本方法,我也谈到了我对做阅读题的一个核心观念:不是阅读没做好,只是阅读没读好。怎样才算把阅读读好呢?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读好题目,也就是把题目的解题信息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以指导自己解题,这是上篇帖子的主题。第二,是读好文章,这是本篇帖子的主题。

  有的朋友或许会说,这“读好题目”还好理解,也就是弄清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罢了。这“读好文章”,岂不是更玄乎?的确,大家说道读文章,便老是拿哈姆雷特说话,意思是,各人心中都有个哈姆雷特,读文章这种事,全凭个人感念,何以说谁“读好”了呢?我十分支持这种观点,但这只是私人状态下的阅读,作为考试中的阅读,我们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读文章。下面,我谈点个人意见:

  一、破除文体观念,用最呆板的方法阅读

  我们现在讲阅读也好,做阅读也好,很注重文体因素,通常会把文章分成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说等等。这种分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武汉市今年的中考命题趋势,以及高考语文的命题风格来看,文体因素对阅读题命题的干扰在慢慢减弱,题型因素才是阅读题命题的核心。简单来说,不管找那种文体的文章来考阅读,文体范畴的问题已经不是考查的核心了,关键是拿主观题来考,还是客观题来考,以及题型所含带的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什么——这才是考查的核心!有心的家长可以看看今年武汉市的两套调考题,四篇阅读,考了四种文体的文章,可见,那种以文体因素为导向的训练,在初二以后,特别是初三以后,是可以稍作调整的。

  回到我要讲的这个问题的后半点,我们要破除文体观念,要用最呆板的方法阅读,什么事最呆板的阅读方法呢?我把它称为“步步为营法”。大家看“步步为营”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具体到阅读过程中要怎么做呢?我的想法是:每读完一段(即使这一段只有几个字,或一句话),就在段落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写下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如果这一段有现成的中心句(或者这一段的字数很少,只有几个字,或一句话),那就直接画下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再解释一下:

  (一)帮你成功抵御“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根据这一判断,研究推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很多同学在第一遍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是十分清晰的,但读过之后,特别是把题目看完以后,回头再想想文章,就忘了六七成了,做题时,心里就发慌了,再读一遍,心里又烦又没有时间了,这就是“遗忘曲线”在发挥作用。“步步为营”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沿途做标记,如同在森林里行走边走边留下标记,以防自己迷失方向一样。这些标记不一定要像老师上课时做段义归纳那样严谨规范——只要摸准该段大体意思,或者画一画该段的关键词句就好,能让自己看懂,能够迅速激活自己先前阅读时的感受和记忆就可以了,免得自己忘了先前所读的内容,或者造成一种阅读记忆上的迷失和烦躁。

  (二)帮你快速锁定“关键区域”。任何一套阅读题都不可能把文章里的所有内容考完,甚至,所有的题目都只是集中考查了文章的某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文章中的有些段落,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因此,用“步步为营”的办法,你可以在掌控各段落主要意思的前提下,总揽全局,结合我之前讲到的“读好题目”的做法,按照题目的指示,快速找到阅读题考查的“关键区域”,再进行深入阅读,然后组织答案,这样,效率就高多了。此外,“步步为营”归纳各段落主要意思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全面提炼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观点,这也是阅读常考的一种题型。

  二、建立题型观念,用最聪明的方法阅读

  前面拉拉杂杂讲了“步步为营”法,看似繁复,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难,属于“体力活”的范畴。关键是要跳出文体干扰,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我们讲一个相对偷巧一点的方法,叫做“因题入文法”。我来解释一下,所谓“因题入文”,就是要从题目的角度去读文章。大家可以结合我上一篇讲“读好题目”的帖子来看,“读好题目”就是要弄清楚命题者是如何理解文章的,按照他理解文章的角度来读文章。比如,命题者在问题里提到“文章从三个方面如何如何”,很显然,文章的主体部分就要分为三大块了。这样的例子,我就不罗嗦了,大家可以在平时的应试过程中找出很多相应的例子。

  今天,我讲了两个方法,分别是“步步为营法”和“因题入文法”,这两个方法一前一后,配合起来,效果更佳。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结合我这两次谈阅读的帖子里的一些方法试一试,切实做到“读好题目”和“读好文章”,做题不在多,在精,一段时间后,定有提高。

    相关推荐:

    宁波家长支招中考英语各题型答题技巧

    宁波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面临中考,家长支招如何排解考生心理压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