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站 中考网-杭州站

《历史与社会》中考有效复习方略

2011-09-23 13:05:15佚名

  《历史与社会》是新一轮课改新开设的文科综合课程,由于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公民素质方面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特别是通过传承人类文明成就,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思维方法,汲取一定的历史智慧,对学生未来成长、做人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本课程备受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各地纷纷把该课程列为中考科目,正是彰显其巨大精神引领价值的最好体现。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实验教师,我们虽倍感荣光,但也深知责任重大。在备考复习中,使学生短时高效的掌握本学段必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应是我们九年级教师下力气解决好的重中之重。现在距离中考已不足百日,大家都感到压力很大,也迫切想得到一些有效的备考帮助,下面,我将针对中考导向、备考中凸显的问题做一下简要分析,并对今后有效复习谈几点参考性建议。

  --------------------------------------------------------------------------------

  一、2007年中考浅析

  (一)命题思路

  能够较好把握命题者的思路,对有效复习意义重大。命题者依据《课程标准》《中考学科说明》命题常规这一点不会改变。而2008年也是人教版和沪教版教材使用转换的关键一年,我想为保持稳定,今年的命题的基本思路不会出现太大的起伏,但也不能一点创新没有。所谓创新,也是在承继基础上的创新。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

  2007年中考思路是“大稳小变,变中求新”。“大稳”指整体稳定,比如试卷结构、难易度等,不会大起大落;“小变”指局部调整,比如能力考察的力度、微调新的题型、客观题学生个性的创新思想等,但是在大稳基础上的适度调整。比如辽宁沈阳的中考命题要求就增添了下面的内容“一定要注意‘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将知识点转化为一种能力与对社会的认识,真正实现‘明智’的作用”。因此,“大稳小变,变中求新,变中求活”我想也应该是2008年的命题基本思路。

  (二)试题特点

  2007年中考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察,紧紧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文明史重要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并力求史实细、考点面宽、显性和隐性等层面多样;二是突出综合、乡土等方面的创新,力求“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充分体现有效利用历史信息阐释历史、历史思维和史论结合等学科探究方法的能力立意要求;三是文字、图片等多元信息的多样呈现,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四是融入当地乡土历史知识,紧扣时代热点。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鲜活性;五是图文并茂,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007年中考强调坚持以“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因此,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论从史出的能力,联系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等理应是我们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重点。新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与能力是基础,也是重点,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我认为主要尝试在试卷中具体体现过程与方法,并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三)教材运用

  2007年中考是一个课标,沪教、地质两个版本教材一张卷。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命题中难免会出现哪个版本为主的困惑。我个人认为,依据课标,原则上不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但要注重现有版本教材知识信息的有效利用,对未曾使用的版本教材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二、备考出现的几个误区

  一是教材运用的误区。一些教师无法区分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把教材看成是课程的唯一资源,这涉及到多元课程观的树立问题;二是处理不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关系,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这涉及到教师的全面教学观问题;三是无法协调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的关系,把教材内容作为复习的唯一依据,这涉及到有效课程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老师们认真思考如何活用教材,既要明晰教材内涵,又要尝试外延,在综合、现实生活、乡土等方面下功夫,真正用好课程资源。

  二是复习常规的误区。我们的多数老师无法处理好复习课和新授课的关系,认为复习课很简单,把原来的教学内容再讲一遍,或者认为复习课完全是生成课,把原来的知识结构观点改得面目全非,而不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复习,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有就是无法处理好有效复习和科学考评的关系,教师往往单纯讲课和单纯考试和讲评,导致学生不能及时的学以致用并活学活用。还有的老师只是让学生遨游题海之中,没有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知识网络的架构上,复习课变成了做题课。对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内容心中无数,缺乏明确的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自己的复习也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的具体可行的复习规划。

  --------------------------------------------------------------------------------

  三、教学启示

  一是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有效复习。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以课标要求为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依据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补。

  二是教学中在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同时,还要深化主题式教学,并构建知识网络。08年的试题还会重视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力度(沈阳市区分史实和观点的试题),希望大家能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改变那些满堂灌、死记硬背以及题海战术的传统教学方法。除了课标中提及的学习主题外,在复习阶段还要自主创新,提炼出新的主题,加强知识的迁移整合(中国的对外交往、和谐等)。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织网串珠,便于学生灵活巧记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是教学中要关注新观点和新观念。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综合文科课程,课程资源相当丰富,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除了研究课标和教材外,还要适当关注学术界最新成果和乡土信息等,从而保持历史的鲜活特征。

  四要积极营造和谐愉悦的复习氛围,师生情感融通,同舟共济。关注学生的复习心态,这样学生才能爱学历史,喜欢上历史课。

  五要灵活运用好各种复习资料。比如教材、考纲样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特别是考纲,大家要精心研究样题的设计思路,以便明确中考的命题方向。

  --------------------------------------------------------------------------------

  四、复习建议

  (一)、转变观念,把握中考导向

  对学生必备学科基本文化素养和有效运用信息能力等三个维度的考察,并凸显各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学科间知识的适度整合,把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导读、导思、导议、导练上多做文章。对学科考试说明要多研究,从中能领悟最全新的中考方向的要求和内涵。

  (二)采取可行的科学复习策略

  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科学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潜心抓好课堂教学密度和教学效率,切实指导学生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对基础知识复习要紧扣课本,课课过关。对专项热点问题复习(奥运专题、祖国统一、中外关系——中美、中俄、中日、中欧、中非关系等、周年专题、西藏台湾专题、改革开放专题、乡土历史专题等),要点点过关,通过网络把分散的知识形成知识架构网络。对模拟强化环节,要巩固联系,提高能力,关注解题思路与技巧,努力做到精选复习资料。

  二是在复习预设中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认真研读课标,对内容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要理解到位。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更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形成知识架构,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科技能和思维方法;然后要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基本能力上来。叶圣陶说过——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教学中我们要把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因后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微宏并重的把握历史史实,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综合眼光回眸历史、审视现实、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注重创新实践的养成。注重在新的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切实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三是运用好复习技巧。在复习指导中运用好精讲精炼、讲练结合的复习原则。建议教师要把知识的精讲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重视讲评课的上法,尽量给学生提供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坚持师生互动环节,体现教学“双为主”的原则。关注提高答题技巧的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利用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有效性、规范性以及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中考试题重在基础,难度在综合、思维方法、开放等方面,如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准确性的把握以及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上我们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最后运用排除法、最佳选择法等方法选出最佳答案。本题型注意识别迷惑选项,并全面、综合的分析问题。而材料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问题、归纳史实、文字表述、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技巧上我们先是要阅读材料,能从文字和历史角度上读懂读透。然后审读设问,比如命题者的意图,各题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只有开放的试题可以多答。再者要处理好设问与材料间、材料与材料间、材料与教材间等方面的关系。最后结合所学,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进行解答,并在书写上不写白字、错字,要写书面语言,所回答的语言应积极向上。再有就是文综合一张卷,学生会什么就先答什么,不要混淆了政史两个学科的观点。

  四是要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学科邮箱、网上资源比如中学历史在线、学科教研群等,与同伴间交流共享复习经验、有效复习策略等,努力做到优势互补共享。

  春天播种一丝绿意,才能收获一片生机;红日播种一缕阳光,才能收获一片温暖。鲜花播种一缕清香,才能收获一片赞赏;人也是这样,你播种了真诚,定能收获信任;你播种了辛劳,就会收获希望;同样,你播种了勤奋,就会收获成功。而你今天播种了反思,也一定收获师者的睿智。今年是我区参加沈阳市历史与社会中考的第四个年头了,我们在座的一些老师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备考复习,我想也积存了不少备考的经验和教训。一分耕耘定会收到一分收获。做事情,不是人家要我如何做,而是自己要积极主动地去反思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样,做起来就会乐趣无穷,也才会事半功倍。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勤于反思,把握好新课改和中考动律,运用好课标和教材等文本资源,掌握好科学的复习方法,有效组织好基础、单元或专题、综合模拟等几轮复习,切实提高复习密度和效率,就一定能在中考中利于不败之地。最后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