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疑难解答
问答题:
1、鸦片战争的性质及中国失败的原因:
性质: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一鸦片问题为借口发动的侵华战争,对英国而言无疑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反对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要从中英双方比较入手;
(1)、英国是当时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1840年前后已完成了工业革命,为适应殖民扩张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海军,对中国的侵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推行投降政策,盲目轻敌,不做战守准备。排斥抵抗派,重用投降派。在经济、军事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国,清军的大刀长矛无法与英军的船坚利炮相抗衡,腐朽的封建国家难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
2、对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应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上去分析理解。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的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这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3、如何理解《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突出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一制度从总体上看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如:废除买卖婚姻,妇女参军做官。
(2)、具有空想性。它所规定的分配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3)、具有封建落后性。它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其实际也没有超越封建经济的范畴。它是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4、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四个阶段:
根据军事形势变化来看
1851年1月11日~1853年,从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
1853年~1856年,太平天国的东征、西征的胜利为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1856年~1861年,从天京保卫战到安庆失守为后期战略防御时期;
1861年~1864年,从安庆失守到天京陷落为失败时期。
5、如何理解“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理解:(1)、从目的来看,它主要是要增强清政府镇压革命的实力,也是为了提高抵御外国侵略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2)、从倾向性来看,它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但在保卫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一根本点上它与顽固派又是一致的,因此后期它同顽固派勾结起来,共同攻击维新派。
(3)、从客观后果来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发展了近代的教育事业等。
6、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度到帝国主义阶段自由竟争变成了垄断,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对殖民地的商业掠夺变成了对它的独占。这些特征决定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激烈地去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这一切必然引起抢夺殖民地的战争。
(1)、从日本的社会发展来看:19世纪中期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并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首先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2)、从国际形势来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保证了他们对华的商品输出,当时侵略中国的主要是英、法、美、俄,而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同时日本发动这场战争,与英美的扶植和日本利用了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也不无关系。
(3)、从清朝社会状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从内政到外交都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因此,日本利用了这一时机,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