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名校校长谈指标到校:东莞模式可借鉴
“东莞先掐尖子再分指标,这样生源就会好一点!” 《信息时报》连续追踪3天的“指标到校”专题继续发酵,广州多名校长认为,与广州初拟方案中先定指标再同时录取的办法相比,东莞先考试选拔再派发指标的办法相对合理,也能暂时缓解各方利益冲突,值得广州借鉴。不过,从各地实践经验来看,指标到校不免产生“后遗症”,这个也应在初稿中作出修缮。
方式
先掐尖再分指标可借鉴
前日,《信息时报》报道了东莞施行6年“指标到校”的样本,同省不同城市的成功案例引起广州教育界关注。
“东莞先考试再分指标,这样做生源就会好一点!” 昨日,越秀区一所示范性高中副校长称,从广州的指标到校方案来看,应该是先把指标分到初中学校,确定了指标学生,然后再在他们身上降20分投档,与统招生一块录取。这样下来,虽然指标生未必都会选择市属名校,但是生源已经被圈走了,而且历来都要求提前批中外区比例不能超过15%,这样“掐头去尾”,对区属名校造成很大的冲击。 但是,如果按照东莞的做法就比较合理。假设我们先统招了七成的尖子,那么剩下的三成也不会相差太多,生源构成还是比较合理。
比例
广州初拟为30%是否可取?
此外,东莞多位教育专家也谈到,广州要搞好指标到校,关键在于指标比例。按照东莞样本,第一年是25%,让大家适应后,才逐年增加至40%。他们一致认为,分配名额的比例定在多少合适,这个度的把握非常关键。那么,广州初拟方案定下30%是否可取呢?
广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办公室主任张亚力认为,此前对于这个比例曾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比例太低指标太少了,对于家长和考生没有吸引力,很难达到缓解择校的目的。而如果比例太高,则容易对名校生源以及教学产生很大的冲击。
他介绍,广州考虑过学习上海经验,从10%开始慢慢往上提升,但是,后来经过有关部门的测算发现,30%是一个较为恰当的比例,既不会对现有名校造成根本性的冲击,也能让一些弱的学校的学生给提拔上来,同时还能达到遏制择校的初衷。 “现在很多分割都是三七分,比如教师绩效工资也是这样,七成基本三成是绩效。”
也有评论认为,“30%指标有点小气,成不了气候。起码一半甚至说70%才可以。”但是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坚决反对:“如果真要这么高,是不是有点用计划的方式去配置资源呢?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应该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权还给学校。
〖相关推荐〗 | |
·观点:"高中指标分派"要破利益牵绊 ·官方:广东高中指标分派到校是"行政招生" ·评论:高中招生30%指标到校太小气 ·广州搞好指标到校关键在指标比例 |
·关注周边:东莞指标到校 差校变名校 ·广州:指标到校将令普通初中优等生受惠 ·广州明年指标到校 各方褒贬不一 ·广州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拟明年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