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for Mobile

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北京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2025-04-01 22:13:41佚名
点击免费领取中考核心考点资料!

日前,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一起先来看要点内容摘编:

  建设市级通用人工智能基础课程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探索设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研制《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鼓励各区和中小学校探索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课程。

  推动构建“高校+企业+中学”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结合“苗圃”工程,探索高校与中学合作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批面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人工智能教育高阶课程。

  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学校可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

  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段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注重有机衔接,全过程浸润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稳妥、审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探索AI赋能的新型“双师课堂”组织实施模式,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社会资源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综合展厅、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建设中小学校外人工智能实践基地。

  打造一站式“人工智能应用超市”

  升级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北京市空中课堂),拓展开发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学习数据回流、课程迭代更新、应用场景拓展,打造一站式“北京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超市”。

  加快完善全市教育系统“云-网-边-端”一体化基础设施,引入自主可控的开源AI框架和工具,支持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开展“智慧校园+”行动,支持百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典型应用场景创设,并将应用场景转化为探究性项目课程,形成“百校带千校”的发展格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