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for Mobile

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2025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别云间

2025-03-10 22:19:36佚名
点击免费领取中考核心考点资料!

  15 别云间(明·夏完淳)

  【原文】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来戎马倥偬颠沛四方,今日反清事泄身陷罗网。风光无限的山河都在流泪,谁还说天地之间无比宽广?我已经知道即将面对死亡,却依依难舍生我培养我的故乡。我死后不屈的魂魄仍将归来,看到后继者高举战旗让它在空中飘扬。

  【赏析】

  这首诗是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首联叙事。“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可从平静的叙事之中读出深含的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面对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慨叹流不尽“无限河山泪”。随着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欲别故乡难”,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以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主题】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写法】

  ①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②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                ,                。

  2.《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                ,                。

  3.《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                ,                。

  4.《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5.《别云间》中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的句子是:                ,                。

  6.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                。

  【答案】

  1.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5.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二、阅读理解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零丁洋》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云间》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答案】

  1.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3.D
 

  编辑推荐: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