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for Mobile

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2025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025-03-10 22:11:49佚名
点击免费领取中考核心考点资料!

  0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略有冷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的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上阕第一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第二句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第三句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风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下阕开头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阕所写的风雨相对应,又为下文所发的人生感慨做铺垫。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萧瑟”二字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主题】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写法】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                ?                。”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

  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                ,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丝丝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的句子是:                ,                ,                。

  【答案】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阅读理解

  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

  2.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3.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4.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突兀而起,“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从正面写雨,一个“打”字,证明雨下得很大,首句就给读者营构了一个突然而至的不利环境。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C.“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词人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答案】

  1.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2.作者把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通过具体的词语表达出来,如:“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

  3.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

  4.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答到“乐观”“旷达”等相关词语均可得分)

  5.A(作者没有正面写雨,而是写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编辑推荐: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