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for Mobile

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2025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渔家傲·秋思

2025-03-10 22:09:49佚名
点击免费领取中考核心考点资料!


  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

  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

  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

  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

  【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阅读理解

  (一)填空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           ”。(填出一句即可)

  (二)简答题

  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5.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11.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1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选择题

  1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4.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1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17.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18.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对比阅读

  赏析《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傍晚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0.【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

  阅读《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两首宋词都写到了秋天的边塞。《渔家傲》侧重记实,用一个“  ①  ”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揭示了边关将士  ②  的处境;《破阵子》侧重回忆,“  ③  ”一句为将士们的出征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

  22.请你说说两首词的作者借“白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一)填空题

  1.雁去

  2.示例一:角声满天秋色里    示例二:巴山夜雨涨秋池    示例三:枯藤老树昏鸦

  (二)简答题

  3.天冷;声杂;城孤。

  4.①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②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5.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

  6.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①慨叹功业未立;②思念家乡。

  8.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9.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10.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11.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12.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答对两点给3分)

  (三)选择题

  13.C    14.C

  15.B(“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16.A    17.C    18.D

  (三)对比阅读

  19.D

  20.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21.①异    ②险恶危急    ③沙场秋点兵

  22.答案要点:《渔家傲》借“白发”表现将士们长期戍守边疆怀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破阵子》则体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未酬之情。


 

  编辑推荐: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