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梳理
【统计】
统计部分通常考查分析、补全统计图(表)类问题。我们通常需要掌握以下概念。
1
科学记数法:
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2
各类统计图的优劣: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对比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个体占总体的百分比较为模糊;
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对个体的具体数量和占比较为模糊;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较难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
近似数字和有效数字:
①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②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③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注意】
(1)对于绝对值较大的数取近似值时,一般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
如:8 90 0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得8 903 000≈8。90×106。(2)对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如3。5万,只有两个有效数字:3、5。
(3)近似数的混合运算,可按运算顺序和近似数的计算法则分步计算,但中间运算的结果要比最后结果多取一位数字。
一般根据已知数据,最后运算的结果,要取两位数字,因此,中间运算的结果要取三位数字。
例:计算3。054×2。5-57。85÷9。21。3。054×2。5-57。85÷9。21≈3。05×2。5-57。85÷9。21≈7。63-6。28≈1。4
4
常用概念: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来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
(1)平均数:
■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上边一横)。
■(2)中位数:
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
平均数:
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中位数:
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尤其在进行中位数的计算时,同学们要注意先按照大小排列,千万不要出错。
众数:
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有在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所以说,用哪个统计量都行。如果分布均匀且对称的情况,建议用中位数。
5
调查:
◆(1)全面调查:
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①简单随机抽样:
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常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②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为均衡的几部分,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1个个体,这种方法也成为机械抽样。
③分层抽样:
当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进行抽样。
6
频数与频率: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研究频率的一般步骤:
(1)计算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2)确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概率】
解决有关概率问题,需要熟练掌握列表法和树状图法,另外有时也会直接用公式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要学会灵活运用。
一般在一次试验中有两个因素时,用列表法较为简单直观;当一次试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时常用树状图法。
例如:判断游戏的公平性是通过概率来判断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对于参加游戏的每一个人获胜的概率等,则游戏公平,否则不公平。
1
事件的可能性:
必然事件:能确定一定会发生;
不可能事件:肯定一定不会发生;
不确定事件: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
1
【注意】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概率:
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记作P(A)=P。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