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2024年关于腊八节很好用的作文素材

2023-09-04 20:35:29佚名

引申问题

农历十二月是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叫做腊月,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腊”的意思是“接”,表示新旧交替。

第二种说法是说“腊”通“猎”,表示打猎有了好的收获来祭祀神明和祖先。

第三种说法是说“驱逐灾异,迎接新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古老的年底祭祀仪式,中国传统文化大多与祭祀有关,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人们总认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所以非常重视祭祀。而这些祭祀活动,又大多与农业有关,一到大丰收,人们就会觉得是神明和祖宗保佑,那么就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来祭拜各路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和祖宗先人,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春夏秋三个季节比较忙,只有冬季略微清闲,于是人们多在这个季节举行祭祀活动,并称作“腊祭”,举行腊祭的农历十二月,就称作“腊月”。

基本上从汉代以后,“腊月”作为十二月的别称就流传下来了。在文学作品中,“十二月”还有不少非常有诗意的别称,如腊冬、残冬、穷冬、余月、冰月、极月,等等。

原来,腊八节不止有腊八粥、腊八蒜,还有别的特色美食呢,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八宝粥”“七宝粥”“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流行于中国广大汉族地区,是一种由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蒜

腊八蒜在华北比较流行,材料就是陈醋和大蒜,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里面,倒入陈醋,封住口放起来,到大年初一拿出来,配着水饺吃。此时,泡在醋中的蒜早已变得像翡翠一样碧绿晶莹,并且没有了辣味。

吃冰

吃冰流行于青海的一些地区。有的是腊八节的前一天,人们舀一盆水让它自然结冰,腊八节当天把冰从盆里扣出来,敲成碎块儿拿来吃。据说吃了它,接下来一年里不会肚子疼。有的是在腊八节当天,天亮前来到上冻的河边,取来水晶般的冰块供在家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去病除灾。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在安徽比较流行,把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抹上盐水,从中间挖一个小洞,别挖透了,放入适量食盐,挂在通风处,让它冬天的太阳下慢慢晒,盐分一点一点被吸收,水分一点一点被晒干,腊八豆腐就成了。还有的会加入虾米等配料,味道更好。一般可放三个月不变质,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以跟肉一起炒或炖着吃。

腊八面

腊八面在陕西比较流行,制作时面要切成宽度相当于韭菜叶的面条,拿出提前一晚泡好的红豆熬汤煮面,面煮好,泼上熟好的葱花油。

麦仁饭

麦仁饭在西宁比较流行,腊八节前一天晚上把麦仁跟牛肉末或羊肉末一起煮上,加入盐、姜皮、花椒等佐料,文火熬一夜。如今,西宁地区的很多餐馆里也有这道麦仁粥。

(一)道教

正月初一是天腊,上古五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考核人的寿命长短;五月初五是地腊,五帝考核人的官职和爵位、人体的血肉;七月初七是道德腊,五帝考核人的骨质和体格;十月初一是民岁腊,五帝考核人的收入和官职;十二初八是王侯腊,五帝考核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二)佛教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年轻时出家修行,在雪山上苦行六年,每天吃一麦一麻。后来发现单纯的苦行不是办法,于是下山来了。一个放牧的女人见他的身体十分虚弱,就熬乳糜(奶和谷物一起煮成的)给他吃,释迦牟尼的体力这才渐渐恢复,然后在菩提树下入定七天,腊月初八这天成佛,所以腊月初八又称“佛成道节”“成道会”。为了纪念,古印度人就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常吃杂拌粥。佛教传到我国后,吃粥习俗也传播并盛行起来,最终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这种传说比较常见。

(三)中国历史故事

传说一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恶鬼,专门出来吓唬小孩儿。古人都很迷信,很多时候人中风得病或身体不好都认为是有恶鬼在捣乱。恶鬼怕赤(红)豆,于是就有了“赤豆打鬼”一说,并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红豆熬粥,来祛病祈求平安,最终演变成一种习俗。

传说二

传说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正值寒冷的冬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居然从老鼠洞刨出了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就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为这天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就给它起名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就把它设为腊八节,吃腊八粥,最终演变成一种习俗。

传说三

传说岳飞率兵在朱仙镇抵抗金兵的侵犯,正值寒冷的冬天,棉衣和粮食供应不上,导致岳家军挨饿受冻,老百姓纷纷过来送粥,岳家军吃饱后,打了一场大胜仗,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用五谷杂粮、红豆和果子煮成粥,最终演变成一种习俗。

传说四

传说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招来的民工长年无法回家,吃的还要靠家里人送。很多民工,家离得太远,送不来吃的,导致饿死。有一年腊月初八,没有饭吃的民工们搭伙凑了几把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可惜最后还是饿死了。为了纪念饿死的民工,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就吃“腊八粥”,最终演变成一种习俗。

传说五

传说一对老夫妇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日子越过越好,没想到儿子不争气,还娶了个不贤惠的媳妇,家里的积蓄很快就败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年轻夫妇俩又冷又饿,还好遇到了好心的邻居过来接济他们,用米、红豆、果蔬等混在一起给他们煮了一锅“杂合粥”,告诉他们“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碗粥让年轻夫妇从此改掉了坏毛病,勤勤恳恳的劳作,日子终于渐渐好了起来。于是,民间为了警示后人要勤劳,便将吃腊八粥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腊八节是我国传统祭祀习俗和佛教腊八节融合的产物。

先秦时期,古人经常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称为“腊祭”,但腊祭的具体日期没有固定。

汉代时,明确了腊祭的具体日期,是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这一天称为“腊日”。不过,此时还没有喝腊八粥的说法。

此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兴盛,佛教腊八粥的习俗渐渐与中国传统“腊祭”相融合。不过,此时的腊八粥原材料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红豆、米和果子等。

宋代时,“腊八煮粥”从佛教寺院传入民间,逐渐成为民间习俗。在腊八这一天,帝王还经常以赏赐腊八粥,来笼络朝廷官员。

清代时,腊八粥的材料更加丰富,跟我们现代的样式已经很相似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

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谁家灶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编辑推荐:

       2024年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最新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