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阶段历史学习方法及技巧
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很多学生面对众多历史知识,如朝代更迭、历史年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特点、异同点的比较,容易混淆,在面对这些试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从而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坚持“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充满乐趣,提高成绩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概而言之,有如下几种:
(一)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历史现象的习惯
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对历史现象、历史史料、历史图表的观察获得的。描述是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史料、历史图片观察的感知表达,包括说和写。课程标准中许多要求与观察描述有关。例如初中历史就有这么一些要求: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工匠的创造性,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爱护文物的意识;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其他的类似“说出”“讲述”“简述”“复述”“阐明”“归纳”等要求几乎出现在每一课的学习要求中。
可见,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历史现象的要求是基本而普遍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历史现象的习惯呢?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观察目的,提出描述要求
每一次让学生观察无论是课上观察,或是课外有组织的观察,都应给学生讲清观察对象和目的,提出必要的要求,尽可能将描述的问题分解细化。例如:学生“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可让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再进行细化①从这幅图中你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②反映了当时商业发展的哪些情况?
2、讲清观察方法,介绍描述要领
课上观察地图、图片、教具演示,,都要向学生说明观察方法,对事物现象的描述要讲清要领。例如:观察图表时要注意图表中出现的文字说明。
3、重视分析思考,善于对比联系
观察描述中要注意抓住特征进行对比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观察得更细,理解得更深,觉得更活。例如“简述中国军队抗击……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要让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日,可以用两幅图进行比较:“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由定都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到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作出的牺牲。
4、坚持长期培养,形成观察描述习惯
学生对观察描述产生了兴趣,才能转化为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观察描述习惯。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坚持长期观察描述,随着观察自觉性和持久性的提高,学生就能主动地选择观察描述对象并有效进行观察和描述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
1、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
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3,要激发思维兴趣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三)培养记历史笔记的习惯
有人说记笔记是“必要的痛苦”。记笔记很烦,很“痛苦”,但又很有必要。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习的注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有助于积累资料和扩充知识。在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准备工作
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2、设计合理格式
笔记可分为活动探究、知识总结两部分。用笔画一竖线,竖线的左侧部分作为活动探究用,左侧部分作知识总结用,还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3、及时查漏补缺
课堂上不可避免的会有些该记的内容没有记下来,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留待课后解决。下课后,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右侧空白处。这样,会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
4、经常检查交流
这一环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有时教师亲自翻阅学生交上来的笔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和完善今后的教学,教师的批语又让学生得到鼓舞或促进;有时可以可以让学生相互翻阅,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慢慢地,学生科学记历史笔记的习惯就会形成。
(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一般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效果良好。
1、分散记忆法
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
2、趣味记忆法
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
3、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
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恶习得贻误终生。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能力提高到培养现代人的高度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较强的适应力。
(五)、课上坚持“听”、“思”、“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更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如历史事件、过程、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老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所以,把握课堂,可以从“听”、“思”、“记”三个方面着手。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点,以解决在自己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信息及时作出反应;另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对历史问题还有没有疑问等。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的笔记,一般是记录老师的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以记下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最好课后再整理。
(六)、注重归纳和总结
在历史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同类知识点的归纳与比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如从背景、过程、影响等几个方面,用一个表格的形式,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几场重要的战争归纳起来。如世界史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与共产国际的归纳;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等。学习根据板书整理每课的提纲,简单地构建知识体系。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可以分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几个部分整理提纲,这样可以使思路更清晰。
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引导学生系统整理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如在“近代化的探索”这个单元中,从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影响等几个方面整理和总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历史事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复习时间,更提高学习效率。
(七)、平时多读书,多关心热点话题
历史包含的知识点很多,要想学好历史,单单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扩充知识面。
历史和现实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学习历史还要关注历史的时代性,尤其需要注意与时政、热点的结合。近几年的历史中考中,注重社会热点现实问题的考查,如金融危机、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历史周年纪念、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所以,真正要学好历史,功夫在课外。同学们平时要关心国际、国内大事、热点问题,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历史。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