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常见的简答题
常见的简答题
1.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
0 ℃冰好一些;因为0 ℃的水和0 ℃的冰的温度相同,冷却的效果相同,但0 ℃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正在熔化0 ℃的冰放在0 ℃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
3.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
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有白气产生,这是什么现象?
4.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炉火上烧一段时间(烧红),然后把烧红的部位插入水盆中,你会
由于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的沸腾现象,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的感觉呢?
5.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
呵气时呵出的水蒸气温度高在手背遇冷液化放热,于是手背感觉暖和;吹气可以加速手上汗液的蒸发吸热,所以手背感觉凉爽。
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6.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
7.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请解释这个现象。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O‘C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8.“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
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