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三角转换关系
物质之间的转换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推断更综合考查物质的名称,俗称、用途,常考的化学方程式及现象,常见物质之间的转换一定要掌握的非常牢固。考题在每本教辅上面都有,不再罗列,简单把整理的知识点展现出来。
常见物质间的三角转换图:
这些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非常的熟悉。也可以这样去进一步整理,如图: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转换关系图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就会有重复的,经常重复的肯定是必考的,一定要牢记。
当然推断题中,还要依据题意,简单去判断物质是什么,根据题意大概猜测出来是什么例子,什么类型的物质,然后再对应去带入,思考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题意。比如,题干说“不同类别的物质”,即指这些物质是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某种等等。简单物质的理化性质总结如下: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俗称、用途
1.氯化钠(NaCl):食盐;做调味剂,冰雪消融剂,医用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是盐不是碱,溶于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用于玻璃化工工业,肥皂,纺织。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热;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CO2);可做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生活中除油污。
4.氧化钙(CaO):生石灰;做干燥剂,和水反应放热;CaO + H2O = Ca(OH)2 .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石灰乳的主要成分;实验室检验CO2;用于建筑材料;农业上和CuSO4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造成温室效应;做气体肥料;灭火;人工降雨;舞台造雾剂。
7.氢氯酸(HCl):盐酸;胃酸的主要成分;可做除锈剂;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瓦斯气,坑气,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最简单有机物,清洁能源,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11.乙醇(C2H5OH):酒精,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
12.乙酸(CH3COOH):醋酸,厨房调味品;可用于除水垢;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用于焙制糕点。
16.氧气O2:液态呈蓝色,用于炼钢,医疗急救,供给呼吸;有助燃性,氧化性。
17.氢气H2:密度最小的气体;最清洁能源;优点:热值高,原料来源广;产物无污染;
18.碳酸钙CaCO3: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用于做建筑材料,补钙剂。
19.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可鉴别是否有水的存在;可配置农药波尔多液。
20.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长期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溶液的质量增加,浓度会下降。稀硫酸可做除锈剂。
21.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塞瓶口出现白雾;长期置于空气中,溶质(HCl)挥发而溶质的质量分数下降。
22.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溶于水呈碱性,不能和铵态氮肥混用。
http://23.CO:有毒气体,无色无味;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可燃性和还原性可做燃料和用于金属的冶炼。
24.N2:做保护气。食品包装袋内的充的气体以防腐;用于化肥,硝酸的制取。
25.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霓虹灯,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氦气He)和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26.碳C :可燃性做燃料;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和CO2高温生成CO;常温下古代字画用的碳素墨汁说明碳的稳定性。
有时候还有一些信息可以推测是某些物质,比如常见的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物质某种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等。简单做如下总结:
常见物质的颜色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氧化汞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4.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其余溶液一般均为无色;
再附一份:
当然,还有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这个大家可以继续补充,比如目前用量最大的金属是铁等等,一定多归纳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