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政治:初中国情国策系列(二)
考点二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C )
【对应教材】九年级第四课
【考点解读】
(一)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成就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科技成就与差距(我国的科技国情或科技发展状况)P59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如航天、电子、生物工程等已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高性能计算机、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标志性科技成就。
(2)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 教育成就与差距
我国普及并实施了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人民文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大量涌现。(成就)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
(二)科教兴国战略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1)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为什么我国要加快科技发展?)P58--60
①科技的重要性:A.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如“三次科技革命”。B.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我国科技现状: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局部领先、整体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B.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C.把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必须重视发展教育(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P60----61
①从国际竞争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②从国家发展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有13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③从个人发展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
3.如何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1.国家:(1)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人。 (3)加强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4)鼓励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
2.青少年:(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3)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P62
(1)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2)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①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三)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P62
1.为什么要倡导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4)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的能力。
2.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1)要勇于质疑,敢为人先,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2)要求真务实,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力争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3)要勤学善思,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4)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