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2021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点评解析

2021-06-24 16:03:32中考网编辑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一解析】

  1.紧贴时事热点,新瓶装取旧酒。

  以袁隆平院士的名言“人就像一粒种子。”为导语,实际上是命题人的一次借题发挥。“种子”已是作文命题中的常客,”一粒种子“(杭州)”种下一粒种子“(天津、北京二十中)”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7上海中考、北京四中)同样是用种子这一意象来象征,之前重在抒写养成某种“精神品质”的全过程。而今年北京中考直接换一个“做”字,明确了是借物喻己,重在抒写自己想做哪颗种子,又如何成为这颗种子,本质相通。一如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比落红,成为国家种子们的养料足矣。

  2.发挥空间很大,让考生都有话可说。

  半命题作文“做一粒的种子”,为考生预留了发挥空间,基本可按照“种下种子→辛勤浇灌→开花结果”的结构模板来构思全文内容。在补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具体:可“做一粒诗意的种子”,于繁忙都市中心灵的栖居,如梭罗;可“做一粒读书的种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温儒敏;“做一粒国家的种子”,新时代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鲁迅。如果自己人生体验有限,也可引用文学作品、历史人物、时代楷模为例,利用双线索的结构,自己这粒种子为明线,英雄人物为暗线,紧贴时政热点。可如果考生没有提前准备积累,便易将“种子”定义为“理想志向”一类的内容,容易假大空。因此,在选材和构思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如何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考作文越来越关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深刻命题的思考以及落实,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家国使命感与未来成长方向。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平时要注意加强自己的思想深度,要站在主人翁的意识形态中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对社会的价值。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